七年级下册语文03课回忆鲁迅先生(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03课回忆鲁迅先生(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1)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省呼兰河县人,现代作家,是20世纪中国最有才情的女作家之一。萧红创作的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她的散文“凭着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胡风语),以细腻的笔触,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深切感受清新、明朗、自然、直率、坦白地吐露出来,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主要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

  本文选自《萧红全集》第二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有改动。鲁迅是萧红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萧红也是鲁迅作品的忠实读者。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为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鲁迅去世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

当鲁迅刚去世时,萧红写不出回忆鲁迅的文字,不是文章难写,而是情绪方面难以处理。1938年,萧红情绪的波澜稍有平息,便写出了两篇回忆鲁迅的文章。1939年10月,萧红在重庆完成了两万四千字的长篇回忆录——《回忆鲁迅先生》,作为她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的一片心意。

  

知识积累

1.安顿:安稳。

2.轻捷:轻快敏捷。

3.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4.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5.揩(kāi):擦,抹。

6.混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洁净,不新鲜。

7.旷代:当代没人比得上。

8.催逼:催促逼迫。

9.阖(hé):闭合。

10.踌躇(chóuchú):犹豫不决。

11.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12.虔(qián)诚:恭敬而有诚意。

13.紊(wěn)乱:杂乱。

14.训斥:训诫和责备。

15.唠叨:说起来没完没了。

16.无可奈何:没有任何办法。

17.隔三差(chà)五:每隔不久;时常。

18.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19.祈祷(qídǎo) 20.奢侈(chǐ) 21.吝啬(lìnsè) 22.搭讪(shàn)

考题例析

1.(2016•湖北随州中考)下列对联对应的作家、作品,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1)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4)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A.(1)杜甫 (2)《岳阳楼记》 (3)《西游记》 (4)鲁迅

B.(1)李白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聊斋志异》 (4)老舍

C.(1)李白 (2)《岳阳楼记》 (3)《聊斋志异》 (4)鲁迅

D.(1)杜甫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西游记》 (4)老舍

2.(2016•江苏南京中考)根据要求,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顺顺同学有一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家随笔”。他向你介绍说:“这套书可有意思了,单是书名就很特别。你看,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集子叫《凝动的音乐》。建筑虽然固定不动,却有韵律之美。”你接过其他三本看了看封面,跟着说:“ (1) 。”顺顺又说:“文学家里我最喜欢鲁迅先生了,我想从语文课本中选几篇他的文章汇编成集,你觉得取个什么名字好?”你说:“集子就叫《 (2) 》吧,因为 (2) 。”顺顺信服地点点头。

(1)从下面三本书中任选一本,仿照顺顺的说法,表达你对书名的看法。

书名:《穿过地平线》 作者:地质学家李四光

书名:《看风云舒卷》 作者:气象学家竺可桢

书名:《彼此的抵达》 作者:桥梁学家茅以升

(2)在横线上填写自拟的集子名称,并说明理由。

》,因为

解析:1.本题考查对初中常考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答案是C。解题时要认真读题,从题干中寻找答案。例如从第(1)句中的“诗酒”“青莲”可以推断出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从第(2)句中的“四面湖山”“万家忧乐”可联想到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从第(3)句中的“写鬼写妖”“刺贪刺虐”可以推断出名著《聊斋志异》,从第(4)句中的《野草》《呐喊》《彷徨》等名著可以推断出作者是鲁迅。所以选C。

2.(1)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要注意内容上的连贯性和延伸性,可仿照前面句子的形式。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根据初中所学鲁迅先生的作品分析,他的作品中大部分都包含批评和同情,既有辛辣的讽刺,又有热情的赞美。

答案示例:(1)桥梁学家茅以升先生的集子叫《彼此的抵达》,书名也很好,不仅表现出了桥梁的作用,还令人想到人 与人之间的沟通。

(2)《文字的冷与热》 他的作品中既有辛辣的讽刺,又有热情的赞美。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和高尚的人格。萧红笔下的鲁迅先生是崇高的,但又绝不是令人感到高不可攀或难以置信的。

理清结构

七年级下册语文03课回忆鲁迅先生(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2)

写作特色

1.生动形象、饱含感情的语言。

本文值得品味的句子很多。如:“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第一句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习惯,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深挚,一个“才”字透露了玄机。第二句话,主要是写保姆对海婴的吩咐,却也从侧面突出了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海婴年幼,孩子蹦蹦跳跳是特性,但保姆总是吩咐他“轻一点走”,是因为怕吵醒了彻夜工作、刚刚睡下的鲁迅先生。一个“总是”表现了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先生长期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

2.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文中这些琐事,对于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性格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到其他文章里没有的东西,一切细节都有文献价值。本文的写法很特殊,似乎不追求篇章结构,信笔所至,事无巨细,散散写来,不求中心突出,亦不讲究剪裁,无统贯之事,有散漫之嫌。但是,从文章的内涵来看,并不散漫,全文集中写鲁迅先生忘我工作,牺牲休息,疏于保健,于积劳成疾之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克己待人,大事严谨不苟,琐事亲切和蔼,谈鬼神而幽默风趣。伟大的人物,化为活生生的存在,伟大的思想家不再是抽象的遥远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有自己感觉和情绪的人。

3.具备“史”与“诗”的双重因素。

本文以真实人物为记叙对象,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所以既具备传记的基本特征——以真实人物为记叙对象,剪裁提炼;又具备散文的审美特质——对回忆对象充满缅怀崇敬之情。因此作品不仅具有史传性,而且也富有文学性。

把握重点

1.赏析句中的重要词语。

  (1)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2)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3)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文中红色的词语十分传神,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个特写镜头:明亮的太阳、整齐的书稿、静立的毛笔、沉睡的鲁迅先生……一切都饱含着深情,有崇仰、有关心。

2.本文除了写鲁迅先生之外,还写了其他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还写了“我”、海婴、许广平。这是从侧面烘托鲁迅先生,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具感人的力量。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先生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无知、无忌,也与大人的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例如,鲁迅先生病危时,她“很镇静,没有紊乱的神色”,虽然也曾“当着人哭过一次,但该做什么,仍是做什么”,她的坚强有力地衬托出鲁迅先生的坚强。

3.“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文中接着写了邻家及花园里的夹竹桃,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这是本文中比较少见的景物描写。虽然十分简单,但却很有象征意味。太阳是明亮亮的,照着隔院的人家,照着夹竹桃,也是明亮亮的,景色朴实平常而又十分温馨和谐,成为鲁迅先生“睡”的背景和衬托,表现了鲁迅先生工作的劳累辛苦。从本文的“回忆”和“悼念”的特点看,这样的景物描写又别有深意:在奋斗终生的鲁迅先生身后,我们相信一定会有光明的世界,一定会有明亮亮的未来。

4.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先生的神态动作、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审美情趣、革命情怀。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这是作者用自己心灵感受到的非常个性化的鲁迅先生,创造出了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形象。

  5.本文通过记叙、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和气质,请举例说明。

  这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长篇散文《回忆鲁迅先生》。原文由42个片段组成,本课是节选。这几个片段,分别从几个视角表现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先生:洒脱的举止、风趣的言谈、简朴的生活、真诚待人、昼夜疾书等。全文叙事疏密相间,有详有略,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一个谈笑风生、诙谐幽默的更真切的、更具体的鲁迅先生。

  比如,文章的第1、2段写鲁迅先生的“笑”和“走”的情态,虽然不是记事,但写得具体而传神,显示了鲁迅的风采。其他几处也是如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