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哲学家对待爱情的看法(爱情的悲剧源于错误的爱情观)

2019年4月15日的大火摧毁了巴黎圣母院里卡西莫多心爱的钟楼,但《巴黎圣母院》里的钟楼却因为卡西莫多的爱情永在……

21世纪哲学家对待爱情的看法(爱情的悲剧源于错误的爱情观)(1)

Credit: web

埃斯梅拉达

—— 沉溺幻想中的爱情 ——

啊,爱情?那既是两个人,又是一个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融合为一个天使。那就是天堂!

——埃斯梅拉达

埃斯梅拉达,美丽的吉普赛舞女,青春热情,活泼美丽,善良真诚,宛如女神。当她被卡西莫多掠走的危急时刻,英俊的菲比斯如英雄般出现,将她救下。也许是因为卡西莫多面容丑陋,突显了菲比斯高大帅气,也许是劫后余生的心跳难以平静,埃斯梅拉达不落俗套地爱上了菲比斯,并且爱得盲目而无可救药。旁观者眼中,菲比斯是典型的渣男,他拈花惹草、自私自利,贪图美色却不愿意为爱情买单,但这样的他在埃斯梅拉达眼中却是另一番模样。由于埃斯梅拉达的爱情观是非常理想化的,所以连带着她脑海中菲比斯也被理想化为了天使和英雄。自始至终,埃斯梅拉达爱上的不是现实中真实的菲比斯,而是她脑海中理想的幻想,她沉溺其中不愿醒来。

这种爱越是盲目,就越是执着,到了自身毫无道理可言的时候,反而矢志不渝了。

——维克多 · 雨果《巴黎圣母院》

我们和埃斯梅拉达一样,在爱情中也容易盲目,因为爱TA,所以潜意识里屏蔽所有对TA不利的修饰词,毫无逻辑却矢志不渝;因为相逢的第一印象太美好,我们的人生只停留在了初见TA的那一刻。这样盲目的爱情是可怕的,因为它建立在虚假之上。当爱情幻灭的那一刻,我们要么深受打击,要么自欺欺人不愿醒来。那么如何区分爱情的盲目与理智呢?小编认为,理智的爱情是可以包容的,尽管深知对方的缺点,但能宽容对方的不足而继续爱他;而盲目的爱情是,不愿意相信对方已有的缺陷,因为自己难以忍受,所以干脆视而不见。

生活中,爱情的盲目是多种多样的: 譬如有的人容易沉溺在初恋的幻觉里,而觉得身边的伴侣再也没有初恋那般美好的感觉了。实际上,TA的初恋在记忆里被美化了。也许,当TA再次见到初恋,在幻想与现实的冲击下,TA会明白自己执着的只是虚假的幻想。

21世纪哲学家对待爱情的看法(爱情的悲剧源于错误的爱情观)(2)

Credit: web

卡西莫多

—— 不平衡的爱情 ——

其实 我盼望的

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

我从没要求过你给我

你的一生

——席慕蓉《盼望》

卡西莫多,是一个天生畸形的孤儿,外表丑陋,自小被遗弃,后被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收养。他曾经在副主教的教唆下绑架埃斯梅拉达,并因此而遭受鞭打。在受刑台上他渴望有人能向他施舍一点点水,但却遭受了看客们的冷眼嘲笑,唯有善良的埃斯梅拉达走近他,在他备受肉体与精神打击的煎熬时刻给他水喝。于是,他被埃斯梅拉达的“滴水之恩”深深打动了,热烈而真挚地爱上了她。卡西莫多对埃斯梅拉达的爱是无私而谦卑的,在埃斯梅拉达呼唤菲比斯的时候,他虽深爱埃斯梅拉达,却强忍内心的痛苦,为了满足埃斯梅拉达想见菲比斯的愿望而站在寒冷的路边等待他十几小时,结果却换来了菲比斯的鞭子。卡西莫多的爱虽真诚动人,却自卑而一厢情愿,自卑之下的爱情是不平等而易碎的。

我知道我长得丑,被扔石头无所谓,但让你害怕让我觉得很难过。

——卡西莫多

不平衡的爱情是由什么导致的呢?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不平衡是显著的外在差异导致的,譬如:两人地位的悬殊、学识的差距、财富的落差等等,而在小说里两人的“不平衡”表现在显著的外貌差异上。然而,实际上,真正导致爱情失衡的原因却是卡西莫多的自卑心理。虽然卡西莫多与埃斯梅拉达都对爱情真挚而虔诚,都拥有简单纯粹的灵魂,但卡西莫多却始终觉得自己屈人一等。小说为了呈现卡西莫多与埃斯梅拉达不可逾越的隔阂,而采用了鲜明甚至极端的美与丑的对比。但实际上在我们的认知里,由美与丑而产生爱情隔阂的逻辑并不可行,因为我们接受美女与野兽的爱情童话。因而,造成爱情不平衡的核心因素绝非是外在条件的差异,而是精神层面认为自己不匹配,无论是意识到的不匹配,还是潜意识深藏的自卑。而这些自卑不一定是由外在差异造成的,也可能源于过去的经历或其他心理因素。

现实中“不平衡的爱情”不如小说中如此对比鲜明,它表现得很隐晦。比如,A女士拥有非常优秀的自身条件,并且暗恋一位同样优秀的男士,但她始终无法鼓起勇气告白。我们深入了解后得知,她在初遇这位男士时正是自己最胖的时期,因为肥胖她一度有很深的心理阴影,因而她内心感到自卑,觉得配不上他而不敢迈出那一步。在我们看来,两人的外在条件旗鼓相当,但当自卑产生的内心差异无法跨越时,爱情也会随之止步。因此,我们需要平衡的爱情,这种平衡的本质是精神层面的平等,而非浅层次的外在条件的匹配。

21世纪哲学家对待爱情的看法(爱情的悲剧源于错误的爱情观)(3)

克洛德·弗洛罗

—— 爱是自私的占有 ——

你能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怎么回事,那是火,是烧熔的铅,是一千把插在我心上的刀子啊!

——克洛德·弗洛罗

克洛德·弗洛罗,巴黎教会的副主教,位高权重,从小接受教会教育,成为了禁欲主义的牺牲品。克洛德的前半生是一个好人,或者说,他在扮演一个好人。他的本质是自私的,却在教会教义下披着圣洁的皮囊做好事,长期的内心与言行不一致让他活得克制而压抑,于是在禁欲的环境下他内心的欲望野蛮生长,这让他的爱也变得丑陋而狰狞。他爱埃斯梅拉达,但总想不顾她的意志占有她;他嫉妒菲比斯得到埃斯梅拉达的爱而刺杀他,但却在埃斯梅拉达因为刺杀事件被判绞刑时躲在角落里,不敢承认自己的罪行。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而克洛德的爱只有激情,谈不上亲密,更罔顾承诺,他的爱只是种自私的占有欲。因而,克洛德虽与卡西莫多同样爱而不得,但我们认为卡西莫多的爱是美的,而克洛德的爱是丑的。因为当爱被欲望所驱使,再美丽的爱情誓言便如同欲望的遮羞布,让爱情也丧失了纯粹的美感。

21世纪哲学家对待爱情的看法(爱情的悲剧源于错误的爱情观)(4)

人心中欲情波涛的海洋,要是不给予出路,会以怎样澎湃之势汹涌翻滚,会怎样沉积膨胀,会怎样满溢横流,会怎样凿穿心灵,会怎样爆发为无言的啜泣,内心的痉挛,以致冲塌堤防,奔流千里。

——维克多 · 雨果《巴黎圣母院》

现实里的“克洛德”并不那么极端,但也有迹可循。在自私的爱情观下,“克洛德们”相较于爱对方,实际上更爱自己。TA们会在爱情里嫉妒,也会在爱情里甜言蜜语,甚至爱情里的激情也是顺其自然发生的,不如小说里那么强人所难。但深入后,你会发现当你与TA的利益发生冲突时,TA的天平总是倾向于自己。这样的爱情是自私的。譬如,一些大男子主义者,他们将自己的感受优先于对方,在爱情里认为对方是次于自己的,总是要求对方让步,并理所当然地接受对方的妥协。这些行为都反应出了自私的爱情观。自私的爱情观是另一种爱情失衡,它会在漫长的相处里造成摩擦,影响亲密关系,即便给出了承诺也是有限的。因而,当自私的爱情观发生时,请不要无视它,更不要美化它。

21世纪哲学家对待爱情的看法(爱情的悲剧源于错误的爱情观)(5)

菲比斯

—— 没有爱人的能力 ——

如果说,克洛德的爱情夹杂着爱与欲,那么菲比斯的爱情就是赤裸裸的物质欲望。菲比斯年轻英俊,有着军官的地位和一切美好的外在条件,所以他在爱情里“游刃有余”,四处拈花惹草。他爱埃斯梅拉达的美貌与肉体,与她幽会,却瞧不起她的身份地位。他的爱情与婚姻可以区分的很好,即便不爱贵族名门百合花小姐,却可以因为她丰厚的嫁妆娶她。他与埃斯梅拉达幽会时被克洛德刺伤,深知内情的他却不愿在埃斯梅拉达被判刑时说出真相,因为那会影响自己的声誉。表面上,他是游走在爱情里的“胜利者”,但实际上,他并不具备爱人的能力。他眼中的爱情,是爱情背后的美貌、权贵、金钱和各种好处,因此,他从未有过真正的爱情,更体会不到爱情的百味。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能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

——艾瑞克 · 弗洛姆《爱的艺术》

生活中的“菲比斯”屡见不鲜,只是程度有别,花花公子是“菲比斯们”的现实代称。他们的本质是,用拈花惹草的外在条件掩盖内心的贫瘠。因为他们只想要爱情的各种好处,所以不会在爱情的困境里忍耐。于是,他们总是在爱情里游走,当失去新鲜感时,就会追寻下一个猎物。他们的内心世界麻木而空虚,因此更需要新鲜刺激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爱情魅力。于是,他们的爱情越是虚有其表,他们爱得越是虚张声势。由于他们的内心是强烈不安的,他们会更追求物质与好处,将爱情以物质的方式明码标价。他们不愿意揭露自己空洞的本质,也拒绝任何人撕开他们的伪装,取而代之的,他们会自欺欺人地将他们的行为合理化,并美其名曰,这是“成年人的爱情”。

21世纪哲学家对待爱情的看法(爱情的悲剧源于错误的爱情观)(6)

总结

小说里的爱情总是源于生活,甚于生活。

有人在爱情里沉溺,有人在爱情里理智;

有人爱得热烈真挚,有人爱得痛苦压抑;

有的爱让人心生向往,

有的爱让人遗憾垂泪;

有的爱美满,有的爱残缺……

无论爱情是甜蜜,是苦涩,

我仍然是它虔诚的歌颂者。

真心祝愿每个人在爱情里得偿所愿!

我相信 爱的本质一如

生命的单纯与温柔

我相信 所有的

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

——席慕蓉《信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