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最美法治人物(2022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

四川省最美法治人物(2022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1)

近日,2022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名单揭晓,来自凉山监狱的民警郑莲丽脱颖而出,成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唯一入选者。究竟她的身上有着怎样的闪光点,接下来,我们一起从四川法治报记者的文章中去了解。

四川省最美法治人物(2022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2)

郑莲丽,女,四川叙永人,1976年9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凉山监狱刑罚执行监督专员。近年来,郑莲丽先后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监狱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四川省监狱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参与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调研论文一等奖。

一身藏蓝警服,传承了郑莲丽父女两代人的家国情怀。郑莲丽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转业后成为一名光荣的监狱人民警察。受父辈影响,从小,郑莲丽就渴望像父亲一样穿上警服,成为守护平安的“英雄”。1995年,郑莲丽光荣入警。

一份监狱事业,让郑莲丽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也被梦想照亮。从警27年,她曾在监狱多个岗位锻炼,对警服和监狱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没有因为日复一日的坚守变得冷淡,相反,经过一万多个日日夜夜的沉淀变得愈加深沉和醇厚。

四川省最美法治人物(2022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3)

勇 面对挑战,她迎难而上

荞窝监狱和凉山监狱都位于西昌市,两者之间相隔25公里,这两点一线,勾画出郑莲丽27年的警察生涯。1995年,郑莲丽在荞窝监狱参加工作;2008年调入凉山监狱;2015年3月,受命支援荞窝监狱女子监区建设工作;2015年10月,她又回到转型后的凉山监狱。

“坚守每一秒岗位、填好每一张报表、核准每一个数据、做好每一次谈话。”成为监狱人民警察以来,郑莲丽先后在监狱后勤、组织人事、工会和基层监区工作。多岗位锻炼不仅让她养成认真细致耐心的好习惯,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成为一名“多面手”。

近年来,随着四川监狱布局调整的实施和监狱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四川监狱工作逐步迈入全国一流方阵。2015年3月,根据上级安排,凉山监狱、攀西监狱抽调部分女民警到荞窝监狱支援女子监区建设工作。女犯管理没有经验咋办?支援工作时间届满后能否回原单位?是不是就此从事一线女犯管理工作?面对未知,有人不愿意去、不肯去。彼时,郑莲丽的父亲身患肝硬化,儿子正值升学考试。

“我清楚地知道监管一线工作的苦,也深知一旦接受任务就意味着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将要付出更多心血。”当凉山监狱党委准备将领队重任交给郑莲丽时,她坦言也曾有过顾虑和犹豫,“虽是挑战,也是监狱党委对我的肯定和认可。”经过思考,郑莲丽铿锵有力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新岗位,新挑战。身为监区教导员,民警队伍、监管安全的压力曾一度让郑莲丽感到疲惫和无力:“民警对新环境、新岗位、新标准、新要求无法适应与融入,对女性罪犯管理复杂性与特殊性感到迷茫,无从下手,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面对困难,郑莲丽不断调整心态,给自己加油鼓劲。她和民警推心置腹,谈认知、说感受,分享监管改造工作的经验,交流女犯管理的方式方法……监区民警很快聚成“一团火”,紧紧团结在一起。休息时间,郑莲丽与民警一起学习法律法规,学习省内外女子监狱先进工作经验,不断摸索符合女监实际的工作方法……半年多时间过去了,郑莲丽也带领民警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回到了凉山监狱。

智 遭遇困难,她快速破题

2015年10月,凉山监狱从原来关押男性罪犯的监狱调整为关押女性罪犯的女犯监狱。面对新组建监区基础薄弱、罪犯结构复杂、监管压力巨大这块“硬骨头”,郑莲丽再一次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她说:“成立女子监狱是新挑战,对我来说,舍就是得,舍一份平淡得一份磨砺、得一份精彩!”

当时,新组建的监区民警来自不同战线,有监狱机关的、有公安系统调入的、法院系统调入的……大部分民警没有直接管理罪犯的经验,监管执法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快速破题,扭转困难局面,作为监区支部书记,郑莲丽以强警铸魂为抓手,聚焦四川监狱标准化建设,推进党支部“十个标准化”工作法,推动监区标准素能一体化;带头写带头讲带头干,提出“三练”方法(开口练声、上台练胆、竞赛练技),要求民警执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推动民警逐渐从规范中做“会”,在实践中消除“怕”,在过程中体现“好”。

“刚参加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知识与实操的差距。”所在监区青年民警李卓蔚还记得新入警时,由于对岗位职责理解不透彻,工作遇到很多问题,心理落差较大。眼见李卓蔚面对工作茫然无措,郑莲丽带着她分三步实现业务提升。第一步,“开口练声”,郑莲丽鼓励李卓蔚在队前讲话,并帮她厘清讲话思路、优化语言结构,告诉她声要大、形要挺、眼有力。在郑莲丽的倾心相助下,李卓蔚队前讲话愈加顺利、成熟。第二步,“上台练胆”,只有筑牢业务知识基础,才能做到有底气执法,依法执法。在进一步指导李卓蔚熟悉工作流程的同时,郑莲丽为她争取机会参加单位计分考核业务培训,并鼓励她参加公开演讲活动,帮助她完善讲话稿,锻炼胆量。第三步就是“竞赛练技”,临近微党课比赛,郑莲丽带头报名参加,同李卓蔚一起准备课件、反复演练,积极参加微党课竞赛。通过“三练”法,李卓蔚等一批年轻民警在工作中逐渐明晰了方向,提升了能力,监区整体工作水平也得到质的飞跃。

好不容易组建新监区的工作理顺了,郑莲丽又接到新的任务,再接手另一个监区……就这样,6年来,在她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两个基础薄弱监区一跃成为全系统的“排头兵”,获评“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多名民警受到上级表彰。

暖 教育罪犯,她春风化雨

面对受历史、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的特殊女性罪犯,郑莲丽常常在思考如何正心育人,并教育感化她们。“戒之以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 12个字,是她多年教育改造罪犯的经验。

为更有针对性地教育改造好罪犯,郑莲丽吃透用活凉山监狱特有的“玛牧文化”教育体系,在监区积极推行监狱具有凉山地区文化特色的多层级矛盾调解机制——“索玛德古”矛盾调处、“彝汉双语”三课教育。罪犯阿某在服刑期间心情沮丧、抵触改造,郑莲丽在仔细观察分析阿某情况后,鼓励性格内向但敏感细心的阿某参与“索玛德古”调解工作,一起“帮忙”解决监区罪犯中的一些小矛盾小摩擦。通过参与调解,阿某渐渐变得开朗起来,自我认同明显增强,对自己的改造也有了信心,如今成了监区的劳动改造能手。

一天深夜,罪犯勒某突发化脓性胆管炎,急需外出就诊。当时情况十分危急,为挽救勒某的生命,郑莲丽按程序快速办理完相关手续后,立刻与同事们一起将已经无法行走的勒某抱上车。因勒某病情复杂,就诊期间,医院连下两次病危通知,郑莲丽连夜带着勒某两次转院,推着勒某逐个科室检查。直到凌晨3点,勒某手术成功,郑莲丽才停下奔波疲惫的脚步,松了一口气。当勒某病愈回监区时,深深地向郑莲丽鞠了一躬,坚定地说要好好改造时,郑莲丽欣慰地笑了。

“铁骨柔情献风华,巾帼不让谱华章”,这是郑莲丽在日记本里写下的诗句。从警多年,她和女警们既有作为女儿、妻子、母亲的一片柔情,也不乏“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豪迈。她们是“忠诚、尚法、自强、和谐”的四川监狱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新型现代文明监狱建设的生动实践。

★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猜你还想看

来看看罪犯职业技能培训都有什么课程......

助力“回归”,他们是认真的……

监狱工作一日体验|“警医卫”的一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