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始于哪年(老干妈名字的由来)

老干妈始于哪年(老干妈名字的由来)(1)

如今,回忆起那段艰苦的岁月,陶华碧曾这样说:“早期我挑着担子卖米豆腐,很多人耻笑我。我不怕,靠我自身的努力,我觉得光荣和自豪,我总比你吃劳保、拿别人的钱好,如果我那时候也是好吃懒做,我就到不了今天。”

丈夫的病故,让陶华碧体会到了失去的痛苦,同时也让她懂得了珍惜的可贵,更让她变得坚强起来。挑担子卖了几年米豆腐和凉粉之后,陶华碧攒了一点钱。在丈夫病故那一年,她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贵阳公干院的大门外面,开起了一家专卖凉粉和冷面的小店,取名叫“实惠饭店”。虽说是个小餐馆,但条件十分简陋,只不过是她用捡来的半截砖头和油毛毡、石棉瓦搭起来的一个小蓬子而已,跟“路边摊”没太大区别。

陶华碧做米豆腐的手艺非常好,加上价格公道,份量也足,所以很快就吸引了周围几所中专学校的学生常来光顾。可是,由于大多数学生都很穷,所以时间一长,陶华碧的小店就积累了许多学生们的欠账。陶华碧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善良、厚道的品性让她待人十分热情,尤其对学生们非常好。碰到钱不够的学生,她不仅不会减分量反而还会额外多给一些。后来,经过一番了解,对于那些家境十分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她一律销账,而她的善良也给小店带来了更多的生意。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对学生们付出的那一片片爱心,换来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生意,最重要的是,为陶华碧换来了一个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金字招牌——“老干妈”。

说起“老干妈”这个名字的由来,里面有一个很感人的小故事。当时,贵阳红星机床厂技校距离陶华碧的小店很近。技校里的许多学生都是小店里的常客,其中就有一个叫欧阳梓刚的男孩。他常常来小店里吃凉粉,可是因为家境贫寒,也常常拿不出饭钱。陶华碧了解他的情况,从没收过他的钱。有一段时间,欧阳好像消失了一样,很长时间没来小店里了。陶华碧就向来到小店的其他同学打听他的情况,同学说他最近经常跟一些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打架斗殴,还经常旷课,还说自己不想再读书了。陶华碧知道这些情况后,决定帮助这个孩子。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一有机会,陶华碧就像母亲一样对他进行说服教育。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还在学业上资助他。就这样,欧阳打消了辍学的念头,也不再和社会上的那些人混在一起,开始认真的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参加了工作。如今,欧阳梓刚已是贵州省长顺县政协委员、县私营协会会长、县某茶叶公司的经理。

欧阳对陶华碧非常感激,把她视为自己的母亲,并亲切地称她为“老干妈”。那时候,得到过陶华碧帮助的学生不止欧阳一个,学生们都很敬爱她,于是,大家都开始叫她“老干妈”。从此,这个的称谓不胫而走,最后甚至周围的群众也开始叫她“老干妈”了。

陶华碧没想到,自己的一点点善举竟然换回了这么大的回报,她感到很欣慰。俗话说,“善有善报”,这句话在陶华碧身上再一次得到了验证。1996年,当陶华碧开始创业的时候,便在公司名和产品商标里加入了“老干妈”的重要标识,并一直自用至今,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尽管开起了小店,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但伴随着小店而来的,还有许多困难和烦恼。那时候,像陶华碧这样的“个体户”还是很不受待见的。由于烧煤炉的原因,环保、城管、工商局经常有人借故来“找茬”,吃拿卡要,有时候还要罚款,甚至附近居民楼里的退休老头也来凑热闹。陶华碧对此并不示弱,该交的钱她一分不少,可不该交的钱,她一分也不会交。为此,她常常跟这些人据理力争,有时候甚至还会拿起炒瓢跟他们干上一架。

“我没有想过放弃,因为你既然要去做一件事,这个想法就必须要实现。要是放弃了,人家会指着你的肋巴骨,‘陶春梅,你吃不上饭啰’,叫人家笑话,你才活不下去。我有这个坚强的力量,就是我不睡觉,我都要把它做下去,我要做好,财旺、火旺、人旺,我就要把它做得红红火火的。一旦放弃了再去做,绝不会成功。

成功的企业就不要去失败,要好生生去做,要做就把它做大,做成精钢、好钢,我就要成功。别人眼里可能认为‘你孤儿寡母,能做什么’,但是我就要拼下去。否则,你吃不上饭,人家笑话你。

人都有碰到困难的时候,你一定要努力。别人能拼下去,难道你就拼不下去吗?今天就是面对一个土匪,我都要跟你拼下去;你把我杀下去,我就要把你杀下去。要拼就会赢,不拼就会输下去。但是我不能输,输了人家还要来笑话你,我不偷不抢,好生生把我的企业做好。”

现在想来,陶华碧觉得当时自己那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生意做不起来,一家人就会没饭吃,还会被别人看不起。所以,她告诉自己,绝不能示弱。只有在艰苦的条件下好好地生存下去,自己的小店才有希望。那段岁月,练就了陶华碧要强的性格,也让她产生了一定要做成功的勇气和信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