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

一丝一线,一帧一景。

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史上,古装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类型。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古装剧也是最善于求新求变的一个题材类型,从剧本打磨到电影级制作,越来越多的转向年轻人的审美,但这一类型的创作空间依旧有很多值得拓展。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1)

近日,由优酷、陕文投艺达影视、国文影业联合出品,陈家霖执导,娜扎、许魏洲领衔主演的古装爱情励志剧《风起霓裳》将精良的制作细节与宏观的美学氛围相互融合,在剧本的叙事策略、整体制作体量、剧集品相呈现、IP的切实开发等方面,呈现了别样的大唐风貌,又给观众提供了审视古装剧市场新的观察视角。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2)

总制片人 贾轶群

在《风起霓裳》热播期间,四味毒叔邀请到了本剧的总制片人贾轶群。贾轶群作为国内影视剧项目的资深操盘手,创立陕文投艺达影视以来,首次参与古装IP改编的作品。她坦言,《风起霓裳》的确是一部特殊的项目。在采访中,贾轶群谈及了《风起霓裳》多年的IP打磨历程、精细的服饰造型还原、场景的搭建,以及整体上的大唐风貌的展示等等话题。这些话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前期创作及拍摄过程中,摆在贾轶群面前需要克服的重要挑战。

场景真:虚实结合,展现初唐风貌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3)

“移步换景”,即通过视觉上的设计,让静止的空间“流动”起来,这是最为人称道的中国建筑美学。而《风起霓裳》也将这样的美学手法运用到了剧集的拍摄当中,在镜头中也可以看到强烈的纵深感,置景同样也参考了众多的唐朝历史资料,最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唐朝风貌之中。

在拍摄过程中,美术主创人员搭建了3个近10000平米的置景棚,包括东宫、尚服局、不禄院等场景皆是在其中进行搭建拍摄的。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棚拍的镜头效果,摄影也使用了多部伸缩炮及最新的MOCO技术,并采用了其他剧集很少使用的叠画形式,多机位全方位的展现一个场景。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4)

尤其是尚服局的置景亦是精彩纷呈,虚实结合,棚内搭建与实景改造完美融入画面,空间纵深明显。一步一情景,一帧一变化,给剧情的发展提供了经典的场景内容,棕、绿、黄的典型配色也是经过研究敦煌壁画所产生的灵感,花纹样式皆是从历史资料中汲取,从而营造了灿烂多彩的大唐美景。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5)

大量的场景和摄影成本的投入,也让后期制作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而且更能够景画合一。因此,剧中恢弘的唐式建筑、坊间街道,才能够完美呈现出大唐的无限风貌,也为人物服装造型的尝试、华丽奔放的色彩美学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服饰精:造型考究,融合现代审美

《风起霓裳》在造型设计上邀请到了知名影视造型师陈顾方进行把控。曾在华语影史上留下重要印记的《倩女幽魂》《步步惊心》《功夫》《仙剑奇侠传》等,皆出自陈顾方之手,并凭借《倩女幽魂》《功夫》两次斩获金马奖,对唐朝服饰有很深的研究。陈顾方从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独到的美学视野出发,并结合历史指导的建议,综合敦煌壁画、初唐时期的侍女绘画等史料参考,最终选择了最适合大唐的色彩和服饰搭配。与观众们印象中的淡雅素衣不同,这次主创们选择了大胆的配色方法,启用了“撞色”这一配色方式,即让红与绿,青与橙,橘与黄等对比鲜明的颜色同时出现,加强剧中服饰在视觉上的冲击力,并采用晕染、夹撷等染色方法,在实景搭建的基础上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形成新的审美风格。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6)

通过精良的服饰,《风起霓裳》的观众在看到唐朝风貌的同时,也能够从中了解到当时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比如,通过琉璃参与“斗花宴”的情节,观众可以一窥唐朝富贵人家的风雅娱乐;通过剧中琉璃和裴行俭的婚礼,观众又能了解到唐朝人在婚姻方面的习俗和礼仪制度。“现在也极少有影视作品将唐代婚礼的流程、礼仪呈现得如此详尽,包括其中的器皿、仪式、时间、诗文,都非常遵循历史民俗文化。” 贾轶群表示。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7)

在服饰方面,除了贴合史料进行设计,同时也能够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转变,这也需要造型和美术团队进行大量的前期工作,贾轶群表示:“110多位有名有姓的角色,并逐一设计服装造型,与场景也需要匹配,整体定装就花费了3、4个月的时间。即便一些角色出来的镜头不多,但我们都会根据人物形象和情感的转变,为人物设计多套不同的服装。”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8)

比如,观众可以看到随着剧情的逐渐展开,裴行俭仕途节节高升,衣服颜色随官阶晋升也开始呈现出由红到紫的变化,这契合了唐代的服饰制度——依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四品服深绯。可以看出,在整个《风起霓裳》剧中,大唐的建筑群落、人物穿着,抑或是饮食起居、典故轶事,处处都是言之有据,仿佛给观众打开了一幅唐朝的生活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细节实:“细枝末节”,更要尊重史实

《风起霓裳》在场景和服饰等方面能够做到尊重史实,在细枝末节的小细节上也没有放松要求。唐式的发髻、人胜、面具等,都加以精雕细琢。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9)

贾轶群表示,自己尤其喜欢男女主的定情小面人,很有情调。在唐代,中国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而面塑也是泥塑的流变,以大唐仕女陶俑的历史资料参考,异域的各种风物、衣饰、形象皆为唐人吸纳,成为时尚,亦成为陶俑的表现题材,并适时地融入整体剧情当中,在大唐韵味之外,依旧有着内敛含蓄的角色性格之美。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10)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角色使用的刀具,均由美术指导姬鹏专门设计并制作。刀具上的水波纹和云纹的运用,生动地展现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力求在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的同时,展现出唐朝气象的多元包容、大气华丽的特点,以文化的魅力打动观众。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11)

有许多观众对剧中展现出的“吃茶”场面津津乐道。在一段不到2分钟的戏中,许魏洲饰演的裴行俭展示了煮水、煎茶、调味等多道工序,其中加入橘皮调味这一步骤让不少观众感到新鲜。“其实不仅仅是橘皮,唐人煮茶还会放花椒、葱姜、甘草、薄荷、盐等本草佐料调味,所以‘吃茶’二字是很准确的。”

人物美:角色丰满,演员选角精准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12)

华服配美人,在精心的服装造型搭配下,演员的选择也是影视创作的重点之一。贾轶群说到:“因IP在先,我们选角也会尽量满足读者对于女主的想象。”因此,《风起霓裳》从一开始就朝有着西域风情的女性演员去挑选,再根据角色的性格和状态,从而选择了娜扎。娜扎读完原著后也非常希望能够参与到拍摄中来。种种因缘际会之下,就有了一个众望所归的琉璃,以及一个不一样的娜扎。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13)

对于娜扎而言,这个角色无疑是一次挑战,她要根据角色成长的不同阶段,呈现多层次的性格和人物的成长弧线。贾轶群觉得,娜扎此次完成得相当不错,“内心戏都拿捏得非常好,让大家能够感觉得到这个人物从稚嫩到成熟的转变。”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14)

相比之下,裴行俭的性格转变更多的是将自己封闭的内心情感逐渐打开并被接受的过程,而许魏洲将这样的心理状态完美呈现在镜头前。裴行俭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贾轶群及主创团队一直秉承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历史背景延续下来的同时,在角色情感上进行再创作,令人物和故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价值观。

在拍摄之前,《风起霓裳》的演员会提前10天进行剧本围读,并接受从服饰、仪态、习惯等多方面的严格培训,在这样的过程中,娜扎和许魏洲对自己的角色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展现。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15)

贾轶群透露,《风起霓裳》第二部也在筹备当中,在第二部的故事里,男女主的事业线与感情线能够最终展现完整,这也是人物成长的脉络延展,《风起霓裳》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梦回唐:追求自由,大唐的个性美学

今年的河南春晚凭借一曲《唐宫夜宴》被大众热议,近年来,以唐朝为背景的影视剧收获了颇高的关注度,唐朝风格的妆容和服饰也屡屡成为“网红款”。为什么当下的我们会向往并喜欢唐朝?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16)

对此,贾轶群的看法是,“唐文化首先是自信的,同时也富有个性美,它不是统一的美,而是有胖有瘦、有高有矮,大家各有个性,也平等相待。这是我们传统上所缺乏的,却也是我们现在应该特别推崇的价值观。”

相比于单纯聚焦嫔妃与皇帝的“顶层视角”,《风起霓裳》试图展现“小人物”逐渐成长的状态,她所追求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对于自己人生自由的追寻,向往在事业成功的基础上,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与爱情,或许平淡,但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的追求,可以说是无比唐朝,也独属于唐朝。

风起霓裳制片人(风起霓裳总制片贾轶群)(17)

优美雅致的影像表达、扣人心弦的情节设计、个性鲜明的人物设定,以及精美的服化道,都让《风起霓裳》能够在众多古装剧中脱颖而出,让我们看到了影视创作者的赤诚匠心,也看到了大唐的生活美学和人生美学,那就是开放、包容、多元和自信。

这是在影像之外,更动人心魄的力量与情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