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古城冰糕(长汀客家民俗端午香包)

悠久的客家民俗文化,每年一度的“端午节”,常被称为“五月节”,是长汀人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

(记者:卢兴求)2018年6月16日,福建长汀,草原歌王、人民歌者乌兰巴特在河田镇南段村焦坑了解客家乡村过端午民俗文化。现场看到各式各样用红绿彩布做成的“鸡公仔”、用各种颜色绸缎做成的荷包(长汀人称为香包,香包有石榴形状的、寿桃形状的、双鱼形状的),还有用五彩丝线缠绕成的丝线粽子,结成一串,小巧可爱。用红丝线做成的小网兜(这是用来装红蛋用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每当“端午节”来临之际,长汀人真可谓是忙得不亦乐乎!

长汀古城冰糕(长汀客家民俗端午香包)(1)

特别是,你看,小孩子们将“药把蛋”(用“药把水”煎熟的蛋)装入网袋中,并与“小公鸡”一同挂在胸前,有的还要与同伴们比比谁的蛋大,谁的“小公鸡”美哩。

长汀古城冰糕(长汀客家民俗端午香包)(2)

一个个精神抖擞,兴高采烈,到处奔跑,成为客家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鸡与吉同音,红蛋即太平蛋,把鸡公仔、红蛋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味着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端午节让小孩佩香包,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包内装有香草、朱砂、白芷等,清香四溢。

每当五月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包粽子,长汀的粽子是三角粽,除了糯米粽子外,还有花生、豆沙的粽子,有的还加入了猪肉的肉粽。但最多的是什么东西也不加的碱粽,剥开翠绿的粽叶,那黄澄澄的碱粽,透出一股诱人的清香,粘上白糖吃,美味得很!

长汀吃粽子的习惯,也是源于纪念屈原的千年习俗。屈原投江而死,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放粽子。年复一年,每逢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就包粽子吃了。

在端午节这天的中午,家家户户早早就熬好了“药把”水,一大锅滚烫的药水,打出几勺来,添上凉水,让孩子们先洗,然后给孩子们穿上新衣。

小孩洗过后,家中的大人才逐个洗药浴。据说洗药浴可以防止身上长疮及其他皮肤病,还可以防止蚊子叮咬等。长汀人深信不疑,洗药浴的风俗至今犹存。

责任编辑:余丽梅.赖燕华

长汀古城冰糕(长汀客家民俗端午香包)(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