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必背科目语文(七上语文必备阅读方法)

翻阅过孩子语文课本的,一定也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初中的语文完全不同于小学时期。看下图的对比就对初中的语文学习重点一目了然了。这个重点非阅读莫属。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新鲜出炉的阅读方法,分享给同年级的家长朋友。 (本文3200字,建议阅读12分钟)

可以打印出来给孩子作答题参考

七上必背科目语文(七上语文必备阅读方法)(1)

小学6年级语文目录

七上必背科目语文(七上语文必备阅读方法)(2)

七上语文目录

一、比喻作用分析法

常见的题型

①从文中找出一处比喻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常用的方法:比喻需要分清本体与喻体,需要了解喻体的本义,分析修饰限制喻体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进而把握本体的特点,揣摩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答题时先指明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七上必背科目语文(七上语文必备阅读方法)(3)

二、写景顺序判断法

常见的题型:分析文章的写景顺序。

常用的方法:文章的写景顺序主要有:

①空间顺序,即按照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等顺序来描写景物,或采用“移步换景”法;

②时间顺序,按照不同时间段,或早中晚,或春夏秋冬等来描写景物。

判断出顺序后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来具体说明。

三、散文语言特点赏析法

常见的题型:(1)赏析句子或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2)举例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常见的方法:语言特点鉴赏可从四个角度考虑

一是用词之美-考虑运用动词、形容词、登词等使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传神等;

二是句式之美-考虑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的结合;

三是风格之美-考虑语言的朴实、凝练、清新、典雅、直白、风趣等;

四是手法之美-考虑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的运用。

答题格式:这句话采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或运用了……词语(句式、语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抒发了)……。

七上必背科目语文(七上语文必备阅读方法)(4)

四、加点词表达效果分析法

常见的题型: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常用的方法:加点的词往往是句子中的关键动词、修饰词(形容词、副词)、特殊词(拟声词、颜色词等)、运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词。

答题思路:第一,了解词性、感情色彩,分析修辞、表现手法;第二,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及表达的内容;第三,体会词语所蕴含的感情。

答题格式:如是动词,按照“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特征,表达了……(情感)”的模式回答。如是形容词、副词,按照“……地描绘了人(物)……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的模式回答。

五、散文标题作用分析法

常见的题型:本文以 《XⅩX》 为题,有什么作用?

常见的作用:散文标题的作用有:

内容上①表明写作对象;②体现主要内容、事件;③揭示文章的情感、主旨、道理;④若标题形式新颖或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等,则标题还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结构上①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起到总括全文、提纲挈领的作用。

回答此类题要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对标题作用进行全面把握。

答题格式:本文以 《XXX 》为题,内容上……,结构上……。

六、第二人称作用分析法

常见的题型:文章采用第二人称有什么好处?

常见的作用

(1)增加亲切感,就好像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以增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3)能够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文章中去。

答题格式:本文采用第二人称,用“你”称呼某某,亲切自然,便于作者抒发自己……的情感。

七、内容能否删除答题法

常见的题型:某某内容能否删除?请分析原因。

常用的方法:内容的删除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词语;二是句子;三是段落。

解答此类题,如果是词语,一般采用比较法,即去掉这个词语后,前后的句意有何不同,效果有何差别,根据前后的变化得出答案;如果是句子或段落,关键要看这些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看其是否能够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否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否为文章的中心服务。

答题步骤:先摆出自己的明确观点,能或否;再说该内容能否删除的理由,即其所起的作用。

八、人物形象五分析法

常见的题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常用的方法

①通过人物描写,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来分析人物形象。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形象。

②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③通过典型环境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来分析人物形象。

⑤结合写作背景或文章主题来分析人物形象。

九、中心论点“四看一析”

常见的题型: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常用的方法:①看句式。捕捉表明作者见解和主张的判断句。 这个判断句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

②看位置(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句)。议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论点型标题揭示了文章的论点,论题型标题引出论点。有些文章在开头提出论点,有些文章在结尾归纳论点,有些文章的论点为文中的过渡句。

③看标志。中心论点出现时大多有“可见”“所以”“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作标志。

④看分论点。有些文章运用了几个分论点进行论证,可以概括分论点作为中心论点。

⑤析论据。 通过分析论据,看这些论据共同证明了什么问题来反推论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章的中心论点模棱两可或一时无法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的情况。

十、人称作用分析法

常见的题型:文章(画线句、段)运用了第几人称?有什么作用?

常见的作用:人称分为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第一人称的作用:①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行文,使文章更具真实性,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的心情;

②便于直接抒发情感,适合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

③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

④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⑤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

第二人称的作用:①便于抒发感情;②使读者有一种与作者沟通对话的感觉,增强情感的真实性,读起来更加亲切。

第三人称的作用:能客观地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便于叙事和议论。

十一、谈感悟及收获答题法

常见的题型:①读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感悟?②读了本文后,你想对××说些什么?

常用的方法:有感悟主题的,主要是围绕中心,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和启示;有人物评价的,要求对人物做出评价。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找出原文的中心,以之生发自己的观点,或者抓住主要人物的表现,谈自己最深的感受;其次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探究,表达的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展示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十二、 语言特色分析技巧法

常见的题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常用的方法:从以下四点分析语言特色:①整体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

②按文章所属的文体特点来分析;

③体会记叙文语言的客观化、个性化、情感化、深刻化等在一篇文章中的体现;

④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平实质朴、精致典雅、疑练传神、清新明快、豪迈奔放等。

答题格式: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如“……(摘录文中句子)”。

十三、把握作者情感五借助法

常见的题型: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常用的方法:在体悟作者情感时

①要借助于文中体现作者态度、情感的语句;

②要借助于文章中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作品中的人、事或物的观点和态度;

③要借助于写作背景,有的写作背景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④要借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对主旨的把握;

⑤要借助于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

十四、动作描写作用分析法

常见的题型: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常见的作用:动作描写的作用一般有:

①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②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③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④表现人物的感情或者态度;

⑤创造生动的画面或活跃的场景;

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答题格式:运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七上必背科目语文(七上语文必备阅读方法)(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