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系统能超过安卓手机吗(不是为取代安卓而来)

华为鸿蒙系统能超过安卓手机吗(不是为取代安卓而来)(1)

华为开发者大会将于8月9日下午在东莞松山湖揭幕。大会预计期两天,至8月11日结束。昨天大会的第一天就迎来了一个小高潮——现场来了5000人,会议比预定结束时间晚了一个小时,五位高管轮番上台,从下午2点半足足讲到了6点半。

一场原本只面向“程序猿”和“攻城狮”的开发者大会。也受到了媒体们的官方关注,我们甚至能见到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官媒报社都报道和转载了此次大会。“鸿蒙系统”自然是人们关注此次大会的重点之一。这个被华为称为“锁在保险柜里的备胎系统”昨天终于正式被公布于众。

华为鸿蒙系统能超过安卓手机吗(不是为取代安卓而来)(2)

一、鸿蒙系统(HarmonyOS)到底厉害在哪里?

华为消费业务主管余承东用长达一个小时,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鸿蒙系统的“杀手锏”。我这里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下,总结起来,鸿蒙系统主要有两大特点:分布式架构和微内核

1、分布式构架

鸿蒙是一款全场景分布式的 OS,这是分布式架构首次用在终端OS上——除了手机,鸿蒙os还支持平板电脑、手表、智能生态硬件、大屏(电视)和汽车等其他终端硬件。

分布式系统有什么优势呢?我们先去回顾下苹果发布的OS——手机用iOS,平板用iPadOS,电脑用macOS 、手表用watchOS 。每个设备都有独立的系统,这样自然能保证各个设备的使用体验和流畅度。但开发者却需要为每一个系统单独适配APP,工作量要成倍加大。

而鸿蒙OS使用了使用基本相同的内核、基础服务和程序框架,不同形态设备间的应用开发和迁移都相对简单很多,基本能够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在跨设备之间实现共享生态。

而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我们日常使用中的设备都支持了鸿蒙系统。就可以有以下的使用场景了:存储在电脑中的工作资料,下班后坐在车上就可以平板电脑打开继续操作修改。而我们在智能手表或者手机上的视频通话,回家以后就可以直接无缝转企切到大屏电视上继续使用。

可以在多设备间随意无缝切换一个共用软件, 这就是跨终端的分布式架构给用户带来的最大好处。我们以后的生活中甚至不用专门去携带笔记本电话或者智能手机。随时用身边的各种设备,比如汽车,大屏,智能手表,等等就可以进行工作、生活和社交活动。

2、 微内核

与「 微内核 」相对的概念,是「 宏内核 」,这是两套不同的操作系统设计思路。

华为鸿蒙系统能超过安卓手机吗(不是为取代安卓而来)(3)

安卓就是典型的「 宏内核 」操作系统。有一个庞大的核心,管理着设备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大到给程序分配资源,小到给显示器渲染一个像素。如同一个传统的大公司,从董事长、总经理到文员秘书样样岗位具在,但公司规模越大越会导致结构臃肿人浮于事。余承东在会上指出,安卓系统底层核心代码数超过 2000 万行,而整个系统代码数更是超过 1 亿行,但对用户有价值的代码数,仅不到总数的 8%。

而鸿蒙系统采用的「 微内核 」沿用了“模块化”理念。就像一个精简、执行力高的“核心管理团队”,其余业务均以“外包服务”方式。把系统的各个功能分为小的功能模块。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用微内核的鸿蒙系统,不仅体积更小,而且效率还要更高。而且微内核系统与服务(模块)相互隔离,破坏单个某块无法对核心服务造成影响,安全也会更好。不像安卓那样,一旦内核权限( root )被获取,就意味着对整个系统有绝对控制权,因此安全性相对就差一些。

另外「 分布式架构 」和「 微内核 」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 微内核 」之后,跨平台设备移植就变得相对容易。微内核本身体积非常小,开发者只需此上对要针对相关设备开发功能就可以。另外鸿蒙系统还调高了时延引擎在任务资源中的优先级,应用响应时延降低 25.7%;同时 IPC(进程间通信)性能大大提高,进程通信效率较现有系统提升 5 倍。这些都为鸿蒙系统的流畅度提供了底层保证。

「 分布式架构 」和「 微内核 」的特性也是适应未来5G时代,“万物互联”的趋势的。世界顶级操作系统都在往微内核方向转变:Google正在开发的名为“Fuchsia”的新操作系统和微软的 Windows 系统都采用了「 微内核 」的方式。与“鸿蒙”类似。

华为鸿蒙系统能超过安卓手机吗(不是为取代安卓而来)(4)

二、鸿蒙的布局战略——手机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华为鸿蒙系统能超过安卓手机吗(不是为取代安卓而来)(5)

在发布会上,余承东向我们展示了鸿蒙系统的发展路线规划。2017年华为完成了鸿蒙内核1.0。而如今发布的是鸿蒙系统全称为“鸿蒙OS 1.0”,首发产品是今天即将登场的荣耀智慧屏产品。

2020年,华为将推出“鸿蒙系统2.0”。将应用到更多的产品中,包括PC、智能手表、手环、智能汽车;2021年鸿蒙系统将升级到3.0版本,进一步提升软硬件协同优化,支持设备也进一步扩大到智能音箱和耳机等产品。

至于什么时候鸿蒙会出智能手机版本?余承东是这么表示的:

能不能用在手机上?当然能。大家问什么时候用,我随时可以用,但是因为考虑到生态原因,我们支持谷歌的 Android 生态,我们优先使用谷歌 Android 操作系统,如果 Android 操作系统无法使用了,我们就随时可以启用我们的鸿蒙。

其实我们在 Android 生态的应用迁移到华为鸿蒙 OS,开发工作量非常非常之小,甚至用我们方舟编译器,我们生态去连接,可能一天两天就搞完了。

最后余承东还表示:鸿蒙系统的价值是“开源”——面向全行业开源,在向同行示好、向开发者示好,希望有更多的顶级开发者参与到鸿蒙系统的完善工作中来。

同时为了鼓励开发者们加入到鸿蒙系统的开发中,华为还宣布了投入10亿美元激励全球开发者完善生态。并郑重承诺未来会把赚到利润的50%甚至70%都会返还给开发者。

三、不是为了取代安卓,鸿蒙系统意欲何为?

在发布鸿蒙系统的同时,华为还发布了基于安卓内核EMUI 10。很明显这次鸿蒙系统并没有想去替代安卓的意思。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有一些华为用户甚至已经准备好了要为自己的手机装个“鸿蒙系统”尝鲜。

华为鸿蒙系统能超过安卓手机吗(不是为取代安卓而来)(6)

实际上,我觉得华为的思路很明智。智能手机发展了十多年,其软件生态已经基本被安卓和iOS做掌控。且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是一个增速逐渐下滑的成熟市场。此时再去和安卓去争夺市场份额——起步太晚,胜算不大。就算能立足脚跟成为第二或者第三大手机系统,这个市场也并不会很大。所以谷歌只要还没有中断对华为的服务,在手机上继续用安卓系统是华为最好的选择。

华为去开发“鸿蒙系统”也不简单是为了有一个“备胎系统”。事实上,鸿蒙是为了5G和物联网而来。

华为鸿蒙系统能超过安卓手机吗(不是为取代安卓而来)(7)

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历史,90年代初从PC微机普及,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系统的诞生,人们开始可以坐在家里上网;而近十年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上网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地点,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之前几十年互联网做的事情都是更好地将人类连入互联网然而世界人口总共也就70亿人,就算每个人拿一部手机最多也就70多亿个连接。

而5G时代华为做得是将物与物连接,正所谓“万物互联”。全世界所有的汽车、智能家居和穿戴设备叠加起来,数量可以比70亿整整大一个数量级。且这是一块全新的市场,大家的起点都是差不多的——这才是华为真正志在必得的市场。也是下一个十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

也有不少观察者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品评鸿蒙系统:

“想建立生态圈谈何容易,10多年来,国内没有把操作系统做起来,不是技术上面的阻碍,而是影响力的问题。从三星的Tizen 到阿里的yun OS,中国或者亚洲企业去做操作系统可能是比较难的一件事,鸿蒙能不能做得起来,至少也得看5年时间。”

操作系统本就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最近二十年里胜出的也只是一两个头部玩家。而中国企业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一直扮演的是追赶着的角色,没有成功的案列也是自然的事情。不过我觉得从目前技术实力来讲,华为制定的战略没有错。在十年前也没有人曾想到过,全球十大手机制造商半数以上都是中国厂商。互联网时代市场竞争的最终结果,往往是无法用以前的经验去判断的的。

虽然在这块全新的市场中,依然存在着强劲的对手——微软、谷歌、苹果都是pc时代或者移动时代的成功者。但历史证明,从来没有一个上一个时代的成功者能打赢下一个时代的战争。微软WP系统的失败就是最好的例子,上一个时代的成功者往往会带顾着之前的既得利益,反而在新的战争中背上了包袱。从这点来看,华为作为新人倒是最有希望成为物联网时代赢家。

华为鸿蒙系统能超过安卓手机吗(不是为取代安卓而来)(8)

在外人看来,今年对于华为来说,尤为艰难。但华为对于这些困难似乎早有准备。在真正的强者面前,所谓的困难才能体现出他们真正的价值。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最后借毛主席的一句诗送于华为。祝华为好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