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化与

于 倩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多元的文化是我国的巨大宝库分布在天南海北的各民族人民催生了各 民族的文明与习俗各民族文学的形式、内容与主题也因为地域和而文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和丰富 的景象,他们共同构成了独特且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学形态在各民族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今天,汉 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趋势不同民族文学的交流与融合不仅能够给各 族人民带来不同的文学视野,更加能够促进创新文学形态的形成,进一步有利于推动文学的繁荣发 展文章将基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融合的价值与意义,进一步探讨两者融合发展的具 体措施,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化与?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化与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化与

于 倩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多元的文化是我国的巨大宝库。分布在天南海北的各民族人民催生了各 民族的文明与习俗。各民族文学的形式、内容与主题也因为地域和而文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和丰富 的景象,他们共同构成了独特且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学形态。在各民族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今天,汉 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趋势。不同民族文学的交流与融合不仅能够给各 族人民带来不同的文学视野,更加能够促进创新文学形态的形成,进一步有利于推动文学的繁荣发 展。文章将基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融合的价值与意义,进一步探讨两者融合发展的具 体措施。

五十六个民族各自拥有不同的民俗习惯和生活态 度,所产生的文学也呈现出独特与多元的景 象。与此同时,每一个民族都拥有着自己的语言体系, 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加催生了不同态势的文学形态。 正如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领域的兴起,就是将文学 放在世界角度,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学之间 的交流和连接,依据“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进一 步取其精华,并推动各自进一步发展。我国幅员辽阔, 五十六个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应当具有开阔的眼 界,主动吸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积极进行各民族语 言与文学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文学的创 新与发展。

多民族文学交融的依据与价值

历史之下的多民族文学的交流与融合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不同国家人民的全 球意识越来越强烈,各国除了经济贸易上的往来,文明 的进一步交流也成为了当下流行的一种新趋势。如今, 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发达,人们可以通过一部手机看到来 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的生活、娱乐等的形式, 也激发了人们进行文化交流的热情。我国拥有五十六个 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形态和生活方式。为了 进一步促进不同民族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相关部门需要 积极鼓励各民族人民主动地进行文化交流。早在我国古 代,各民族之间的文学与艺术交流就已经形成规模。例 如《乐府诗集》中的诗歌配乐就用到了来自不同民族的 一些乐器,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独特的舞蹈形式,也在 历史的发展中流行起来[1]。

在如今的文学交流过程中,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带给 人们的重要影响,在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一直秉承着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念,积极促进少数民族文 化与汉族文化的交流,从教育中实现文化的互动,进一 步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语言与文学的交流与融合。

艺术也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 于不同民族艺术的融合,也是重要的文化碰撞,而我国 古代也已经出现艺术上的交流,像我们流传至今的琵 琶、羌笛等等,都是少数民族汉民族艺术相互交融的 产物。

多民族文学促进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目前,我国从事研究多民族文学的学者数量较少, 由于各民族的文字、读音、字形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 致多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进度较为困难。但综合我国历 史发展的过程而言,多民族语言文学同样是文化瑰宝,应给予汉语言文学相当的研究地位。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汉民族文学影响中国文 学发展的同时,其他民族的文学也同样对中国文学的发 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文学发展史而言, 多民族语言文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研究 价值和历史意义,其主要作用在于文化的差异性。少数 民族在民俗风情、节日习俗、社交礼仪等方面与汉族还 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通过研究多民族语言字 体、发音、词义可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基于此,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 流,为文化交融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进一步推动我国 文学的发展进程。而针对多民族文学的研究实际上十分 有限,需要在接下来的多民族文学交流中进一步发展[2]。 实际上,不同的文学只存在内容、形式与主题上的差异 性,并没有优劣之分,无论是研究者众多的汉民族语言 文学,还是略微小众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都是中国文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魅力更加彰显了我国文学 的异彩纷呈与多元化发展。

正是由于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同质性和异质性,使研 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民族语言文学有了更为重要的 价值与意义[2]。不同文学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不同民 族在文学方面有更为开阔的视野,从而产生不同的、优 质的文学内容。因此,对于多民族文学的研究,是历史 的趋势,也是中国文学持续发展的必要策略。

文学的交流要求人们能够求同存异,互相包容,从 而促进文学的创新与发展。起先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 从口语文学发展起来的,诗歌风格往往粗犷、充满野 性,发展到后来,汉民族的口语文学也就逐渐兴盛起 来,相对应地,汉族的书面文学也传到了少数民族地 区,并在当地兴盛起来,如此一来,各民族通过互相借 鉴、交流融合,既创新了自己的文学形式,又促进了民 族的友好往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正是 因为不同民族文学所显现的差异性和共同点,使文化融 合有了更高的价值,也促使中国文学繁荣发展。

汉语言文学在多民族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各个民族语言的不同在促 成其文学的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不 同的阅读体验[3]。语言与文学的密切联系,促使了文化 的进一步繁荣。在语言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背后 的民族文化得形成原因。汉语在我国处于语言重要地 位,并进行全国范围的使用与推行。

因此少数民族在进 行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文字创作过程中会融入民族传统文 化与语言内涵,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可能会使用汉语言 或本民族语言,由于汉语使用人数较多,且表达方式通 俗易懂,使得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量高于少数民族文 学作品的阅读量。即使未使用本民族语言创作,少数民 族文学作品依然留存民族特色文化元素。 因此,在多民族文化教育体制中,更应充分重视语 言对文学的影响作用。而汉语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是 多民族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学习汉语的人很 多,汉语的文化基因便很大程度地影响并促进了汉民族 语言文学的繁荣发展。在多民族文化教育中,汉语教学 一直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语言是思想的重要载体之一,少数民族人民有着独 特的生活态度和文化理念,而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也 发展出了用汉语创作的文学作品,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 与直接使用民族语言的文学作品不同,其因为语言的各 种局限与特色表达了不同的思想与情感[2]。就如人们经 常看到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电视剧,翻译而来的汉语字幕 和配音往往与人们日常的汉语交流与表达有所区别。而 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汉语的文学表达已经占 据了很大一部分。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均设立汉语言专业,但在各大 学校的语言教育中,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课程并不太 多,除某些院校设立的民族学院可能会开设有关课程 外,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人员也较少。因此,应加 强针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教育和宣传,以共同促进多民族 语言文学的发展。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与汉语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对策

促进多元民族文学评价资源的整合

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且 丰富的文学形态,而不同民族因地域、生活习惯、民风 民俗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叙事风格和文学主题,各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学作品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的大 网,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学宝库。

为了促进我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还需进行多 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创新,充分实现多元的文学发展态 势。从文学作品的特点与发展特征来看,多民族作品对 于该民族的民俗、人文、礼仪描写较多,具有浓厚的民 族文学底蕴,更加强调本民族特色。少数民族的文学具 有十分浓重的民族风情,因为文学作品的主要描写一定 是基于作家对于身边事物的描述和联想展开的。从不同 民族的文学作品中,读者更加能够感受到来自不同民族 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虽然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有各自不一样的特点,但 这并不意味着不同民族文学的质量有所差异,每一种文 学内容和形式都有自身独特的魅力,针对读者不同的兴 趣和要求,各种主题的文学都有其存在的方式和理由[1]。 基于此,在语言文学的发展过程中,首先需保留本民族 文学的特色,发挥文学魅力,同时汲取其他民族优秀文 化,进行融合创新,但主要以本民族的特点进行着重描 写与展示。秉承大同小异的文学融合原则,使少数民族 文学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印记,经由对多民 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促进多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 的共同进步发展。

针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必须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 度。从民族意识的角度,以一种包容的眼光为规范文学 作品的评价标准,从作品表达、语言文学、思想主题等 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和整体分析,促进多元文学评价体系 的完善与优化。由于各个地区的发展历史不同,所形成 的民间传说、文化背景以及文学作品也有所不同。尤其 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学作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背景 下,少数民族催生了各类传话、歌谣等基础的文学来 源,这些文学来源一直以来都深入少数民族人们的心 中,极大地影响了少数民族的文学风格和主题表达。而 针对少数民族文学的评价体系,必须结合本民族历史渊 源、作家思想以及当地的阅读传统,做出相对综合的文 学评价[1]。不同的文学作品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其存 在的价值,正是多样的民族文学才形成了多元的中国 文化。

中国文学发展应当以多元一体文学为目标

不同民族的文化和语言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正是文化上的差异,才构成了如今异彩纷呈的文学情 境。因此,针对不同民族文学的融合发展,应当在协同 发展、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在 差异中谋求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从历史的角度出 发,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一直是互相影响,紧密联系。在 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学的交流更是一种 趋势,也是一种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推动不同文化创 新的机遇。

在原则上,要积极践行“求同存异”的方针,在尊 重差异、理解个性的原则之下,通过教育等多种途径, 实现多民族语言与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坚持多元 一体的融合发展理念,树立多民族共同发展的文学史 观,通过创新的形式实现进一步的融合与发展。例如少 数民族的口头文学、歌谣以及其他的文学载体中,寻找 共同发展的机会。而汉族的文学发展至今具有很多优 点,因此在今后的多民族文化交流中,要注重汉族文学 与少数民族文学的相互借鉴,进一步实现文学的多元一 体化进程。此外,在文学创作的形式上,作家在寻求灵 感来源时可以不拘泥于本民族的环境和文化,而是将眼 光放在全国,糅合各地特色,创造出更加包容、更加新 颖的文学形式,为多民族文学作品提供先进范式[2]。

在教育过程中,从事文学教育的教师应当开阔眼 界,用包容的态度审视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魅力,只有 教育工作者自身感受到了文学差异带来的独特魅力,才 能在言传身教中引导学生树立公正客观的态度。少数民 族文学发展到今天,虽然国家一直在鼓励融合发展,但 汉族的文学依然保持着其核心优势,这不仅体现在教育 中对于汉语的教授,还体现在大众对于少数民族文学较 为浅薄的认知程度上,已经充分适应汉族文学的大众读 者,在长期以来也会影响到自我对于不同文学客观评价 的态度,往往体会不到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 各个民族的文学都需要协同发展,在教育以及社会宣传 工作中努力引导大众主动了解更多的多民族语言及相关 的文学作品,推动多民族文学发展,促进中国文学的发 展与创新。

综上所述,华夏文明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历 史发展的进程中,诞生了丰富且多元的文化财富。如同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风景,中国各民族的文学也呈现出异 彩纷呈的态势,并且随着如今各民族的密切融合、团结 协作,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极大地促 进了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我们要采取包容的态度 去接纳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学形式、内容和主题,依照 “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为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和多 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做出贡献,进而推动中国文学的进 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索伦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寻根书写研究[D].湖南师 范大学,2020.

[2]周新民.多维度探寻民族文学的共性——评吴道毅新著 《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研究》[J].长江文艺评论,2019(06):112- 114.

[3]白崇人.“多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有关问 题的辨析[J].民族文学,2019(11):206-20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