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粽子美食拍照发朋友圈(唐博微课我们的节日)

端午节粽子美食拍照发朋友圈(唐博微课我们的节日)(1)

端午节粽子美食拍照发朋友圈(唐博微课我们的节日)(2)

端午节粽子美食拍照发朋友圈(唐博微课我们的节日)(3)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端午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庆贺端午的活动。不知小伙伴们对端午节了解多少呢?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比较常见的如:

纪念屈原说

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他提倡“美政”,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受到楚国贵族的排挤诽谤,终因谗言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屈原亲眼目睹故国沦陷,心如刀割,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后世为纪念投江殉国的屈原,就有了传承至今的端午节。

纪念伍子胥说

伍子胥,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攻入楚都郢城。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自刎而死。夫差令取子胥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上古的原始信仰、天文历法、人文历史等多重文化因素,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又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异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后世每年五月五日冀望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躯体。

端午节粽子美食拍照发朋友圈(唐博微课我们的节日)(4)

2.包粽子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很多人爱在粽子里包红枣,谐音为“早中”,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粽子美食拍照发朋友圈(唐博微课我们的节日)(5)

3.佩香囊

佩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可做成各式形状。香囊在古代还作为一种保命吉祥的象征,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多用于襟头装饰。

端午节粽子美食拍照发朋友圈(唐博微课我们的节日)(6)

4.挂艾草

艾草作为一种草本植物,在端午节具有辟邪的象征意义。将艾草挂在门上,祈福家人身体健康,好运随身。夏季蚊虫较多,艾叶散发一种独特的香气,也有驱赶蚊虫的功效。

端午节粽子美食拍照发朋友圈(唐博微课我们的节日)(7)

5.饮雄黄酒

“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旧时,每逢端午节,不少地区都有饮雄黄酒以驱疾除病的习惯。民俗约定要在这一天饮艾酒、菖蒲酒、雄黄酒,以禳毒除病。

端午节粽子美食拍照发朋友圈(唐博微课我们的节日)(8)

端午诗词选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唐博馆藏话端午

《屈原》

端午节粽子美食拍照发朋友圈(唐博微课我们的节日)(9)

《屈原》雕塑——潘绍棠

唐山博物馆藏

这件雕塑作品《屈原》。陈列在唐山博物馆C馆馆藏艺术品展厅,是由潘绍棠先生创作并捐赠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楚辞之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雕塑作者潘绍棠,别名范荫远, 河北唐山人。擅长雕塑、美术史论。1948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代表作有《先驱者》、《希望之光》等。

《橘颂》

端午节粽子美食拍照发朋友圈(唐博微课我们的节日)(10)

《橘颂》——蔡云

唐山博物馆藏

这幅画作陈列在唐山博物馆C 馆馆藏艺术品展厅,由蔡云画、黄均题字。《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十六句为第一部分,缘情咏物,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后半部分咏物抒情,转入对橘树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此件馆藏书画由贾靖宏先生捐赠。

贾靖宏笔名凌寒,1933年出生于乐亭县大黑坨村。贾老出身书香世家,曾拜张伯驹为师学习书法和诗词韵律,是原新华社高级记者、《半月谈》编辑。

DUAN WU

端午到·粽飘香

这期唐博微课就介绍到这里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在端午小长假来临之际

恭祝您和家人端午安康

端午节粽子美食拍照发朋友圈(唐博微课我们的节日)(11)

端午节粽子美食拍照发朋友圈(唐博微课我们的节日)(12)

来源:唐山博物馆

编辑:袁会

审核:彭良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