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导配音日常(何导给我们讲述)

编者按:很多朋友想参加影视剧的拍摄,却不知,拍影视剧虽然好玩,但却很苦。今天我们请江西省作家协协会员、江西省电影家电视艺术家协会员、宜春本土导演何高德来与大家说说拍影视剧的那些酸甜苦辣的故事。

何导配音日常(何导给我们讲述)(1)

剧照 新兵给老兵整理军装

在去年(2016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前,他们推出了这项寻找关爱老兵的活动,并找到了几位抗战老兵,其中有一位老兵正好年满百岁。这位百岁抗战老兵向奉新大队的官兵表示,他有三个愿望:一、他过百岁生日时,希望有部队的官兵与他同庆;二、再穿一次军装(现在的军装);三、与部队的同志到烈士陵园去祭扫,缅怀当年的战友。回来后,我构思故事、设计场景,这期间花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我把我设计的剧情想法告诉侯教,他也认为可以。次日,我动手写作,第一稿,我写了4000字左右,大约花了一天的时间。我这个很感性,看电视都要拿好纸巾在旁边,常常是看的泪流满面。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也是哭了几次。其中写到新兵找到老兵时,我哭了。因为那种战友之情,想像中的老兵看到眼前的新兵,会很激动,事实上,在现在的片子中,老人家看到新兵给他敬礼时,老人那有些迟滞的目光、那回军礼时那缓缓举起的手,很让我感动。另一场是在医院,剧中指导员的妻子哭着给丈夫打电话,谁能不为之动容?还有在医院,儿子跪在手术室前对“妈妈”那一声撕心裂肺、深情的呼喊。我在写剧本时设想那场景,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因为,我当时很自然的想到了我的母亲去逝时那一刻,以及母亲对我的点点滴滴。写剧本写得流泪时我用手机自拍了一张照片,写了一句话:情到深处泪自流。发在朋友圈,引起很多朋友共鸣。

何导配音日常(何导给我们讲述)(2)

剧照 夫妻俩正在说着悄悄话

只可惜是部微电影,篇幅所限。在专家研讨会后,砍了好多篇幅,剧本缩减到2000多字数。

被砍的有:一场是,母亲在医院躺在病床上与儿媳(剧中妻子)对话的戏。那场戏当时设计是,剧中指导员(男1号)的父亲在对越反击战中牺牲。剧中婆媳的对话向观众交待:1、男1号是遗孤;2、婆婆深明大义,说媳妇(所有军嫂)的不容易;3、同时展现儿媳的贤惠。

另一场是,儿子跪在医院抢救室前,回想起母亲对自己的爱。本来在其中有这些镜头:1、母亲追着儿子,给儿子喂饭;2、母亲背着儿子去在外面做农活;3、教儿子做作业;4、母亲抚扶着丈夫的遗像...。

还有一场是:指导员带妻儿去看望百岁老兵。现在晚上夫妻两人在房间里的对话,本来是在去老兵家路上说的。因为把那场戏删了,所以,改成了在晚上室内。当时设计指导员带着妻儿走在乡间小路上,目的是展示一下江南田园风光的美,给作品增加美感。

再有一场是夫妻的吻戏:指导员(丈夫)因为出警没能去车站接妻儿,回到军营顾不上洗漱,在军营当场战士们与老婆激情亲吻。关于这场戏,有几个朋友提出来,在大庭广众下,不可能会这样,中国人都比较内敛。其实我写这个场戏,是有原型的。前不久我看到一个报道,一位维和部队的战士回国后,在机场与妻子热吻。这条新闻相信很多朋友都看到了。小别胜新婚啊!为什么不能呢?因为“微”时间原因,可惜把这场戏也删了。

何导配音日常(何导给我们讲述)(3)

剧照 小演员,小帅哥

想当演员演戏,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第一要过语言关。所谓的语言关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都会说话,并且很流畅。但是,有的人一旦站在摄像机前,就会显的很拘束。背好的台词,不能很好的“说”出来,而是像读书一样的读,表现的很生硬。2009年,我拍《村长助理》的时候,请一位小学校长饰演小学校长,可以说是本色出演,应该说不难吧。台词只有一句:“何助理,吃饭去”。但是,这位校长。一上来就很结巴,语不成章。我说:X校长,不要那么紧张。结果,更紧张。连脸上的肌肉都礓硬得成一股一股的了。我说,停。不拍了,他马上就放松了。说:没有想到拍电视这么难。

这还是只是语言,表情就更难了。特别那些没有台词的表演,全靠演员的演技来表现。比如:笑。我们谁都会笑。但是,大家知道,笑有:哈哈大笑(这个不难),泪中含笑(悲喜交加),苦笑,奸笑,阴笑、尴尬的笑...等等。如何把握好,很难。还有叹气。“唉...”,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过唉声叹气。但是,作为演戏,我们可能就“叹”不好。怎么说呢?很多人是为了演戏才叹气,所以,他叹的气是从口中叹出来的,最多是从喉管叹出。而我们在生活中真正的叹气是从心田中叹出的。我们不是常说,谁又长叹了一口气么。

当然,一般来说,我们演一个本色演员,大多数人都可以演。我在导演时经常给大家说,你还原生活,适当夸张一些就好了。

何导配音日常(何导给我们讲述)(4)

剧照 老人真的实现了他的三个愿望

这次拍摄《新兵&老兵》的制片单位奉新大队希望我安排他们的战士来本色出演,考虑到费用的原因,百岁抗战老兵也由老人家自己出镜。当时,我有些犹豫。一是,选的那位战士,能胜任男1号的角色么?宜春离奉新又那么远,试镜都试不了。二是,百岁老人身体情况如何?这是我最关心的事。

开拍前,我提前一天到奉新,选场地,(看)选演员。结果,一听男1号的语感,我心里暗暗叫苦,我与他对台词,就是在听他读报纸。我抓紧时间纠正,给他讲要如何在戏中“说话”。饰演“儿子”的小演员,是在奉新一家幼儿园找到的。当时我们请园长叫来几位小朋友。园长的儿子一口拒绝,不演。另外两个孩子,我首先问他们是否想当明星拍电视。小朋友点点头。想就好。我当即指着一位同我们一起去的战士,让孩子叫“爸爸”,小孩很放的开,立马叫爸爸。我当即定下这位小朋友。当然,定这位小朋友饰演“儿子”还有一个原因,小朋友长得眉清目秀,特别是他的眉长得好,又很活泼可爱。

其实小演员也是不好选的。2015年我拍《父亲》时,曾经有一位小演员,演了第一场后,哭着喊着不拍了。说剧中的爷爷不她的爷爷,不像是她爷爷,说对方一看就不是一个好人。让人哭笑不得,结果只好重拍,使得前面有她演的戏全部作废,既造成经济浪费,又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其他演员也要跟着重拍。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百岁抗战老兵本色出演《新兵&老兵》,这在中国的电影史上可能是第一次了。当时,我们到老人家家里,看到老人家身体很不错,自己可以上楼下地的。之前,侯教告诉我,他们部队的官兵每次去看望他时,老人家都会早早的穿好军装,在胸前挂好军功章坐在家里等候他们。并且每次都会回他们的军礼。对于老人的表现我很满意,相信你看了《新兵&老兵》也会为百岁老兵所感动、为他喝彩!

何导配音日常(何导给我们讲述)(5)

剧照 给抗战老兵过生日

进入实拍,其实也是很苦的。在圈里有一句这样的说法,说我们的演员,吃的是猪狗食。每天都是快餐盒饭。住的是狗窝,专指拍大电影、或电视剧。晚上拍晚了,席地而睡是常有的事。干的是牛马活动,很累。有时候一个镜头要拍上几十次,拍一二次过(成功)的很少。

因为经费的原因,我们拍一个微电影并不可能成立一个剧组,我是编剧、导演、摄像、灯光一个人做,录音都是同期声(用摄像机同时录,不在后期时配音)。好在部队的战士很有纪律,做事很能苦,争先恐后。扛灯光、架机位等,我说到那、他们做到那。航拍的时候,很好的帮我维护现场秩序,我只要安心的拍戏就是。实话说,两天的赶戏,我真的很累。最后结束的那天,我约是21点左右回到宾馆。我背上背着一台航拍飞机,一手提着一个装有5D相机的箱子,另一只手提着一台摄像机,腾出手拿卡开房门后,竟忘记提放在地上的摄像机,径直走进房间,倒在床上就睡着了。次早上5点多起床,打开房门,一个装有摄像机的包放在房门前(昨晚没拿进房间)。看到这个装有价值几万元的摄像机包没被别人拿走,真是有惊又喜,也感谢奉新的社会治安好。还说2009年我拍《村长助理》时,时值8月份,也是累得不得了。记得拍完最后一场戏,从宜春市洪江南惹回到家里已是16点多钟,我也是倒在床上,一觉睡到了次日快9点(我夏天一般是6点左右起床)。拍《父亲》时是冬天,为了拍到日出的镜头,我很早起床,带着影视器材在宜春立交桥上呆了1个多小时,手都冻礓了。

何导配音日常(何导给我们讲述)(6)

剧照 告别军营 向老兵告别

常言道:看画容易作画难。我们一部微电影,你只要花10多分钟的时间就看完。并且看完会有很多的说法,褒贬不一。但是你可知道,我们除了在拍摄时付出了不少的艰辛,在后期制作时也同样是很拚的。

微电影《新兵&老兵》现在剪辑出来的成品只有14分钟,可是,我们是从4个多小时几百个镜头里的素材中剪辑出来的。这个工作量之大,行外人是难能想像的。因为小制作,没有专业的场记,剪辑时,我们就要从这4个多小时的素材里面,一个一个镜头的去挑选出“好”的镜头来用。然后,组节、加特效、配音乐、加字幕。这14分钟的电影,我们剪了足足4天。剪了又看,又换镜头,最后达到自己感觉满意为止。

在后期制作时,有很多好的镜头也用不上,因为根据剧情的发展,不用了。比如,这次拍的消防战士登梯、过独木桥等,参演的战士吃苦了,我当时也从不同的角度拍了N个镜头,最后没用。而走队列的镜头当时没有设计,现在反而用了。这都是根据剧情来定的。

业内人都说,影视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很赞同这一说法。如果有机会让我们再拍一次《老兵&新兵》,我相信会拍的更好,大家不难看出,男1号的语言表达到后面时已越来越好,情感表达也越来越自然丰富。要知道,拍摄剧中夫妻对话那场戏的那天晚上,我指着人家发着火说,再这样下去不能拍了。换人。现在想来,真对不起这个帅小伙,人家连恋爱都没谈过,哪会有婚姻生活的感受,演绎出这么一段深情意长的情感戏来呢!但是现在他做到了,我们的军人真的了不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