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真正的读法(体现的是人们对传统的爱护)

六安真正的读法(体现的是人们对传统的爱护)(1)

谁也没想到,这两天牵动人心的除了安徽六安的疫情,还有“六安”的读音。

电视机前的观众发现,央视读的都是六(liu)安,而安徽省内电视台都是读六(lu)安。根据最新的普通话读音规则和最新版字典,“六”这个字只有一个读音,所以读六(liu)安才符合标准,但支持读六(lu)的意见在坊间获得的支持更多,因为这个读音是当地方言一直传承下来的读音。毕竟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封胶东王刘康的儿子刘庆为六安王开始,“六(lu)地平安,永不反叛”就已经把地名含义诠释得清清楚楚。

对此,5月19日,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回复网友留言咨询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20》中,六安市拼音为“Lu’an Shi。”据安徽媒体报道,安徽省政府十几年前曾表示,地名读法应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其实,在早先若干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里,六安之“六”,一直标注为lu。为此,新华社发布评论称,每个地名都承载历史和现实的内涵,“只有文化之脉长存、生活之树才能常青”,呼吁为文脉留一音。5月20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也表态,将在讨论中纳入公众的建议。此举也许意味着六安的原读音将重获官方认可。

不光是地名有这种情况,古诗词里不少文字的原读音因为“变音”,也引起广泛争论。最典型的例子,“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xiá”要不要改读“xié”;“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是继续读“jì”,还是改读“qí”。这不仅是习惯使然,更是因为前一种读法更能体现中华文字韵律之美,更能传承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虽然《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常有修订,但人们并不希望把那些优美的古诗词、隽永的文言文刻板地改成现代读音。这种心态,和当下对六安读法之辨析是一脉相承的。

毫无疑问,语言文字是有生命力的,应该与时俱进。现在媒体每年都会总结的新词、热词,就是时代变迁的活生生的记录。比如现在常用的“硬核”、“带货”、“刷屏”,几年前根本不存在。但是文字专家不能只顾编新而忽略了述旧。无论是六安之类传承了上千年的地名,还是“一骑红尘妃子笑”这样的名家名篇,它们的意义早就超越了其本身,成为凝结历史传统、标识传承变迁的符号。一刀切地统一读音,未免简单粗暴,伤了公众热爱历史、延续文脉之心,也会让青少年对古汉语失去敬畏。除了有些字读音改了意思就变了,还会让人觉得这门学问身段过于柔软,没有风骨自然也就没啥讲头。把传统文化原原本本地传给下一代,也是保留原读音的重要原因。

好在主管部门还是关注百姓呼声的,国家语委、民政部等都做出了及时的回应。在疫情紧张之际,还对六安的读音咬文嚼字并不是老百姓矫情,而是每个普通人对我们传统文化最朴素真挚的感情。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张丽

编辑:张丽

流程编辑:郭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