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殉葬为什么还有人当妃子(皇权之下女人的悲哀)

殉葬是指用器物、牲畜、或人等与死者一同葬入坟墓中,好让死者在死后依旧能够荣华富贵,有人服侍。殉葬这一制度在中国早期封建社会就存在了。最开始的时候,只要是有权有势的家族,都会用家中的奴仆殉葬,葬礼的风光奢华,是身份的一种表现。但由于用活人殉葬这一做法有违天道人伦,后来渐渐兴起用泥塑的人俑来代替。我国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其中最显著的代表。

古代殉葬为什么还有人当妃子(皇权之下女人的悲哀)(1)

但是人俑的出现虽然避免了以活人殉葬,但是助长了殉葬的奢靡之风。教育家孔子就曾用“始作俑者”来讽刺最初发明人俑的人,因为殉葬这一制度本身就因该被废弃,而他发明的人俑却让殉葬的风尚愈演愈烈。经过历史的变迁,在民间早已没有殉葬,但只有国家实际掌权人皇族之人为了死后依旧享有皇权尊容,还在继续实施殉葬,而殉葬之人也就成了陪伴皇帝一辈子的妃子们。

古代殉葬为什么还有人当妃子(皇权之下女人的悲哀)(2)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人是一直依附于男人而存在的个体。并没有什么尊严可言。而生活在皇宫的妃子们就更是如此。那些入宫之后没有履行到为皇家开枝散叶的责任的妃子们就免不了在皇帝死后,陪着皇帝的尸体一同进入皇陵,成为皇帝阴间的陪伴者,继续“服侍”皇帝们。在有些朝代,特别受宠的妃子即便诞下皇子皇女也逃不了被陪葬的命运,因为皇帝们舍不得离开他们。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很可悲?无论是是否受宠,只凭皇帝一句话,就能决定自己后半身的命运。

古代殉葬为什么还有人当妃子(皇权之下女人的悲哀)(3)

那么那些被要求要殉葬的妃子们在进入皇陵之前,会遭遇什么呢?一般会有三种方式。无论哪一种,都会让那些妃子们在生前经历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

古代殉葬为什么还有人当妃子(皇权之下女人的悲哀)(4)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哪三种方式。其中十分残忍的是直接将妃子活埋。这也是早期封建王朝的做法。让妃子沐浴更衣后穿戴整齐后,直接放入棺椁中,随后将妃子的棺椁和皇帝的棺椁一同送入皇陵中,妃子们带着对死亡的恐惧慢慢窒息而死。也有直接将妃子直接丢入皇陵中,留下少量的水和食物。封上皇陵的入口,其结局要么饿死,要么窒息而死。

古代殉葬为什么还有人当妃子(皇权之下女人的悲哀)(5)

因为上一种方式过程太过煎熬。在后期朝代,大部分的殉葬妃子们都会被要求吞金或者喝毒药而死,再同皇帝尸体一同葬入皇陵。这时的皇家并不会立即要求妃子们立即死去,往往会为显示仁爱而给殉葬妃子们最后一段时间,让她们完成自己在这世间最后的心愿。还有一部分妃子对皇帝用情至深,甘愿放弃年轻生命,以一条三尺白绫来陪同皇帝一同死去。

古代殉葬为什么还有人当妃子(皇权之下女人的悲哀)(6)

最后一种流传于野史之中,毫无人性可言。有些皇帝为了让心爱的妃子在殉葬后,永久的陪伴自己,竟企图用水银来保证妃子的尸身不腐。具体操作是在妃子的头上开一个口子,后往口子内灌注水银。

这些操作都是在妃子活着的时候进行。是不是十分的可怕?以人殉葬因为太多残忍,一度被历代皇帝所厌弃,而在明朝朱元璋在死后曾下令让三十多个妃子殉葬,在他之后以活人殉葬之风又在皇家盛行,在明朝为皇帝殉葬的妃子一共有一百多人。

古代殉葬为什么还有人当妃子(皇权之下女人的悲哀)(7)

明朝中后期皇帝朱祁镇是第一个下令明令禁止殉葬的皇帝。在清朝入关后,康熙皇帝再一次下令禁止活人殉葬。自此,殉葬这一次恶俗真正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后宫的妃子们这才摆脱为皇帝殉葬的命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