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的根本原因 沧海桑田的由来

“沧海桑田”的由来——间冰期(1)

“沧海桑田”是中国一句古老的成语,它简略准确地描述了因海平面的升降带来的海陆变化现象。在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语言中,不能找到类似的谚语。这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证明华夏文明的悠久。这句成语虽然出自东汉年间的神话故事,但肯定不是没有事实依据的无稽之谈。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历史文献中,都可以找到相关海陆变化的记载。如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腊神话故事中,都有海陆变化的描述。人类社会早期由于没有文字,历史往往都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来记忆。经过若干代口头传递,史实就变形成为神话。

虽然现代人多数人都承认上关于神话的观点,但对隐藏在“沧海桑田”后面的真实原因,仍然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作者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探索研究。 终于找到了正确答案:“沧海桑田”是地球表面的冰期和间冰期循环造成的必然现象。

冰期是地质学和气候学上的一个术语。目前尚无准确定义。广义的冰期是指地球演变史上一个寒冷时期。学界一般认为,地球至少出现过四次大冰期。关于冰期的成因,划分标准和持续时间,因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标准,尚无公认观点。目前得到世界科学界公认的是南斯拉夫地质学家米兰科维奇的“米氏旋回”理论。最近一次冰河时代被称为第四纪冰期。笔者尝试依据黄赤交角变化方向和角速度,对冰期和间冰期给出一个定义。

冰期——指地球演变史中因黄赤交角变化引起的地质气候剧烈变化时期。其鼎盛期位于其中段。在这个时期内冰川交替覆盖着大部分地球表面,全球平均气温下降。地质构造运动强烈,地貌改变明显,是地球生命形式经受严峻考验的时期。

间冰期—指两个冰期之间的地质稳定,气候温暖时期。最近的一个间冰期始于距今1.5万年前。其鼎盛期是全球平均气温的最高点,也是地球生命繁盛发展的时期。我们现在正处于这个时期的后半段。

定义明确了冰河时代的成因,表现形式及对地球生命进化的作用。笔者给出上述定义,是基于天文学,地质地理学及气候学等综合研究基础之上的。故具有客观合理性。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相关事实。

笔者根据将黄赤交角与地球气候对应的关系,将313--47,133--227范围划为间冰期,47--133,227--313划为冰期。北天极旋转移动一周,会经历两个冰期和两个间冰期。一个间冰期经历时间为 94*3600/16.8=20143年。一个冰期经历时间为86*3600/16.8=18428年。

为了与“米式旋回”周期保持一致,笔者下面将冰期时间简化为1.9万年,间冰期时间简化为2万年。北天极旋转一周经历2*(2 1.9)=7.8万年。 90度及270度是冰河时代的鼎盛期。全球表面温度降至最低值,两极冰盖厚度达到最高值,海平面降到最低。0度和180度为间冰期鼎盛期,全球表面温度达到最高值,两极冰盖全部融化,海平升到最高。

沧海桑田的根本原因 沧海桑田的由来(1)

我们先考察最近一个间冰期(开始于距今1.5万年)。人类文明正是在这个时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

为了与由于海平面变化引起“沧海桑田”场景同步,作者将这个时期分为三段:第一段(距今1.5万年--1.0万年)。第二段(距今1.0万年--0.5万年),第三段(距今0.5万年--现代)。

首先描述第一段。在这个历史时期的早期,海平面高度比现代低60米。白令海峡变成连接欧亚大陆和美洲的陆地通道。古人类的一支正是通过这里来到了美洲大陆。

中国的东南沿海是沿海低地。原来生活在这里的古代先民因海平面逐步抬升而向西北方向迁徙。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可以找到由于海平面升高被遗弃的人类古代文明遗址。下面是笔者依据上述气候地理条件描绘的欧亚大陆海陆分布状态:

沧海桑田的根本原因 沧海桑田的由来(2)

欧亚大陆是海陆分布变化最大的区域。沿海大陆架海拔-60米的区域都是陆地。相关资料表明,欧亚大陆大陆架的坡降一般为0.1度。按照这个比例计算,-60米平面延伸长度为离岸60*/tan(0.1)=60/0.00174533=34.2千米。

按此标准,现代渤海湾及部分黄海,长江出海口附近的东海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台湾海峡基本消失,白令海峡成为连接亚洲和北美洲的地峡。北部湾大部成为陆地,大巽他群岛连成一片,亚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相连。印度与斯里兰卡之间的保克海峡消失,印度和斯里兰卡半岛成为整体。红海及地中海面积大大缩小。波罗的海基本消失。北海南部成为陆地与丹麦,荷兰相连。西伯利亚陆地面积增加约40%。澳大利亚沿海平原面积明显增加。非洲是海陆分布变化最小的大陆。除地中海南岸及东西部少部分地区非外,非洲大陆轮廓基本和现代一致。美洲大陆的海陆变化幅度介于欧亚大陆和非洲之间。

这个时期属于人类历史的旧石器时代。是白色和黄色人种祖先最近一次从非洲迁徙到欧亚大陆和美洲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古人类群体,生存方式尚处于采集或者渔猎阶段,生活保障能力低下,单个群体的个体数量,比现代类人猿略高,一般维持在100—150左右。不同群体之间,通常保持100千米以上距离。根据相关资料,中国范围已经发现了18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世界其他地区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数量,尚待统计和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