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眼睛失明的教授(失明20年坚守讲台)

来源:【中国教育报】

因病失明

上课时要用磁铁辅助定位板书

却20年如一日地

坚守在科研与教学一线

用知识照亮他人

他就是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盲人教授富明慧

前不久

富明慧与同事胡玲玲共同完成的

“拉胀材料的力学行为机理和增强机制”项目

荣获2021年度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北大眼睛失明的教授(失明20年坚守讲台)(1)

为何醉心科研?

富明慧的答案是他的“两颗心”

好奇心和好胜心

他从小就爱探索自然规律

喜欢问“为什么”

长大后自然而然就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后来视力逐渐变弱,他反而加倍努力

01

项目成果获高度评价

他却更享受追寻答案的过程

据介绍,拉胀材料是一种力学超材料,性能比较反常。常规材料经过拉伸会变细,但这种材料会变宽,横向膨胀,因此被称为拉胀材料。

大约8年前,胡玲玲偶然与富明慧谈起拉胀材料,新奇的特性一下就吸引了他,二人一拍即合,联合开展科研攻关。

拉胀材料的形变特点使其能够提升防护结构的性能,在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富明慧比划着说:“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有物体冲过来,拉胀材料就被压缩,两侧也同步收缩,相当于把周围的物质聚拢过来抵抗冲击。”

北大眼睛失明的教授(失明20年坚守讲台)(2)

但另一方面,拉胀材料普遍强度低、刚度小,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困难。

拉胀材料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取决于其特殊的细观结构。胡玲玲与富明慧针对拉胀材料的细观结构与形变机理,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提出轴力主导与弯曲主导组合的增强机制,有效解决了拉胀材料面临的难题。

北大眼睛失明的教授(失明20年坚守讲台)(3)

获奖项目既有两人各自独立完成的部分,也有合作完成的内容。富明慧表示,自己因为失明,主要在基础理论的研究建模、公式推导上发力。

项目相关成果受到多位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和大篇幅引用,而富明慧更多的是享受追寻答案的过程。

因为好奇心、不服输的劲头和坚实的数理基础,富明慧没有被困难打垮。从研究拉胀材料到负热膨胀材料等新型材料,他正不断涉足新的科研领域,“失明肯定是个巨大障碍。但只要有兴趣、有自信,盲人是完全可以开展科研工作的” 。

在学术道路上

他渐渐摸索出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强记下相关知识,背下输入法词根

在生活的逆流中

他用意志与毅力逆水行舟

02

“脑内建模”的本领给了他

继续科研与教学的自信

就读小学、初中时,富明慧的视力就明显不如同龄人。检查结果显示,他患上一种叫做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疾病,它会让人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失去视力。等到前往莫斯科读博士时,富明慧已经几近失明。

“那会儿压力很大,我怕我找不到工作。”富明慧坦言,自己担心不被社会接纳。“人都有脆弱的时候,欧拉、庞特里亚金就是我的精神支柱,他们都是盲人科学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尤其是欧拉,他也是后天失明,但成为了知名数学家。”在先哲激励下,他在焦虑中慢慢树立了信心,坚定了前进的步伐。

北大眼睛失明的教授(失明20年坚守讲台)(4)

常人能轻松做到的事,富明慧往往需要付出数倍努力。别人可以通过多次研读一篇文献,来获取知识,富明慧却难以这样做。

“受视力的影响,我就尽可能看一遍,不断停下回想刚才看到的内容。” “脑内建模”的本领给了富明慧继续科研和教学的自信,他用更加开朗的态度来直面挫折。

由于视力问题,富明慧主要从事偏理论的研究。他常常坐在椅子上思考,脑中则进行着复杂的运算。通过读屏软件等工具的辅助,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输出在电脑上。

北大眼睛失明的教授(失明20年坚守讲台)(5)

“我很幸运,每次想要放弃时,总能找到希望。”富明慧说。1995年,富明慧在清华做博士后时,因为看不清,常常打错字。

沮丧之时,同事给他介绍了五笔输入法,“我用了一周背字根,然后就可以实现盲打了。”后来读屏软件的出现,让他能更方便地使用电脑,处理日常工作。

“现在的学生压力很大,大家应该对生活宽容一点,别被压力击垮。这件事不成,还有下一件,没有过不去的坎。”富明慧希望能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人,要学会面对挫折,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考验。

在课堂上

这位盲人教授创造了自己的“教学经”

备课、板书、解读文献

他都有“独门秘籍”

03

从“两块磁铁”到盲文教案

他用心备好每一堂课

1997年,富明慧结束了在清华大学的博士后工作,来到中山大学。那时,他的视力已非常微弱,只剩小孔大小的可视范围。这也给他的教学工作带来了重重阻碍。

“我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课本上的一两个字,一个下午,有时连半页纸都翻不过去。”富明慧读书时,也常常串行,有时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要读的位置,眼睛却疲劳得必须停下休息。往往一堂课的内容,他需要一两天才能看完。

2001年,富明慧35岁,完全失去了视力。

“完全失明前,我不知道是否还能继续教学和科研工作。完全失明后,我压力反而小多了。”富明慧把大量的心血放在课堂上,除了熟悉课本,他还要一遍遍地反复排练讲课,努力保证不出错。

北大眼睛失明的教授(失明20年坚守讲台)(6)

准备一堂课,他首先要用电脑听、家人或者学生读的方式,了解和熟悉讲义,把授课内容熟记于心。

为让学生有更好的听课体验,富明慧在家人和学生们的帮助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将课件同步制作成“摸得见”的盲文教案。在课堂上,他根据盲文教案的提示,条理清晰地讲述课件内容。

富明慧授课时,经常会遇到大量的公式推导。为解决板书时可能出现的书写串行、重叠问题,富明慧和学生们一起设计了“三把尺子”辅助书写,后来逐渐演变为“两块磁铁”教具。

在板书时,他只需将第一块磁铁放在黑板的左侧,写完一行就把磁铁下移一行。如果中途停下来做讲解,富明慧就把第二块磁铁放在停下的位置,讲解完毕后,摸到第二块磁铁就可以继续板书,“学生对我的课评价挺好,说我上课条理清晰”。

北大眼睛失明的教授(失明20年坚守讲台)(7)

由于视力不好,富明慧培养研究生的方式也很独特。学生将文献读给他听,同时他会将其中的关键点、精华解释给学生。师生在互动中共同进步。

“这种相处方式确实很特别,比自己读文献有用多了。富老师会把我不留意的细节点出来,加深了我的理解。”富明慧的学生黄靖翔评价说,“富老师很严格,他清楚地记得我们每位学生课题的进展,经常督促学习,并随时解答疑问”。

在黑暗中行走,与思想的星光作伴

富明慧经历了

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仍攀登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大山上

用学术与人格的光辉作旗帜

带领学子们走出精彩的道路

本文作者 | 中国教育报 通讯员 邱清萌 李建平 唐娅辛 张紫欣 记者 刘盾

图片来源 | 中山大学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吧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