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梅江镇简介(宁都是个好地方)

梅江发源于宁都县肖田乡朗际村的王陂嶂。宁都北部是雩山山脉的中心腹部,22座千米以上的高峰林立耸峙,林涛云海,万水喧嚣。其中,王陂嶂高1266.8米,大龙山高1326.2米,而偏西一些的凌云山高1454.9米。

王陂嶂水与大龙山水汇合后进入肖坊称肖田河。肖田河(古称“上东江”)在洛口镇与东韶河(古称“上西江”,凌云山水)汇合后称梅江。梅江一路南流,沿途依次接纳黄陂河、洋溪口河、安福河、竹坑河、固厚河、琴江、青塘河等大小支流近千条,穿越宁都、瑞金、于都三县,在于都县贡江镇的龙舌咀与绵江、湘江的合流汇合成贡江,全长240千米。

宁都梅江镇简介(宁都是个好地方)(1)

在宁都县境内,梅江的长度为160.2千米(1986年版县志所载,去掉了东山坝至洛口这一段的长度),大小支流570余条,流域面积达3727.36平方千米;平均河宽250米,平均径流量为每秒91立方米。如果说宁都的版图像一片树叶,那么梅江就像叶脉,盛大的水系浇灌着这块享誉千年的客家鱼米之乡,滋润着文乡诗国的翰墨书香与渔歌晚唱。

事物的认识常常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对梅江的认识也是如此。翻开《宁都直隶州志》山川志,曰“梅江,发源州东北太平乡梅岭。经麻源、丁坊、争田岭及黄土岭诸水,西至三湾桥,出梅口,会洛口东西江达于州。故名梅川”(此说影响十分大,后来学者都持这一观点)。梅江发源于梅岭显然是很荒谬的。梅口在东山坝镇境内,梅江东岸。梅水是一条浅浅的小溪,即州志上说的“梅川”,它连梅江稍微大一点支流都算不上,又如何能成为梅江的源头?

宁都梅江镇简介(宁都是个好地方)(2)

很久以前,梅江水深,江面没有现在的宽。竹笮乡赤坎村地处梅江边,有一个河段叫“五竹篙”,意思是渡船过河只需撑五下竹篙;老人们说,早年大船经过时远处只能看到桅杆。那时,从赣江到梅江的各条支流都能通航,向北可到东山坝镇、洛口镇等;向西北可通往黄陂镇、小布镇等。那时的梅江河,航船、木筏、竹排上上下下,一片运输繁忙的景象。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梅江还能通航;20世纪60年代末,梅江河里的水还很深。宁都县城东门大码头的城墙下水深达3米多。夏天,每当傍晚,经常有一群中学生站在城墙上往河里跳水。那时,在梅江游泳的人很多,也常有人溺水。

宁都梅江镇简介(宁都是个好地方)(3)

过去,梅江河里的鱼非常多,包括极珍贵的鲑鱼、枪条鱼等。到了秋、冬时节,河水较浅了,人们在河里斜斜地插上一排密密的竹子,直插到沙滩上挖开的“人工渠”边;河水亦从人工渠流过,人工渠的出口布上了渔网。夜里的河滩上的篝火一直燃着,人们守在人工渠的旁边,当鱼儿顺着那排密密的竹竿游进人工渠时,只要用一块木板把人工渠的进口拦住,就捉到鱼儿了。这种捕鱼的方法叫作“装晾”。那时,也常见渔民用鱼鹰捕鱼:一叠竹排在江上划行,四五只鱼鹰站在竹排前端,看到鱼群时鱼鹰就突然钻进水里,不大一会儿,一只只鱼鹰叼着鱼儿回到了竹排上,于是主人就把鱼取下来,放进鱼篓。

宁都梅江镇简介(宁都是个好地方)(4)

梅江河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随着宁都北高南低的地形呈阶梯状且不断下降的趋势。从发源地王陂嶂到肖田圩镇为第一阶梯,从肖田圩镇到团结水库为第二阶梯,团结水库以下为第三阶梯。第一、二阶梯落差大,常见瀑布和深潭。第三阶梯落差相对较小,河床逐渐宽阔,出现含沙量巨大的复式河床和漫滩。据监测和统计,梅江河断面水质在1类或2类之间,平均每年为赣江输入优质水资源19.87亿立方米,为赣江水系的稳定和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宁都人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长防林”的建设效果明显,近年又被列为赣江源保护区之一,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可以肯定,绿水青山、渔歌唱晚的动人情景,将一定会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

#宁都好地方##美食美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