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老人去世十六人抬棺上山(贵州67岁老人每晚上山巡)

给你多少钱你会答应和500多具棺材共处一室住上一晚?

一千?一万?十万还是更多?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敢去做这件事。

如果告诉你这是一份正式的工作,需要十年如一日,守在这些棺材旁,你会相信吗?

贵州老人去世十六人抬棺上山(贵州67岁老人每晚上山巡)(1)

中华大地沉浮五千年,有着诸多文化经过时间沉淀传承至今,上述提到的棺材就属于丧葬文化,中华大地地大物博,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文化也是百花齐放,丧葬文化同样如此,虽说都是对死人事后安葬的一种方式,可方式却大相径庭。

相对比较常见的土葬、火葬、海葬,和在少数民族中比较盛行的天葬、树葬、悬棺葬、洞葬等等,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一位洞葬守陵人的故事。

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里,有一个隐居山林的村落,名叫桃花村,在这里村中如果有人离世,家人就会和村民们为他举办丧葬仪式,而丧葬仪式的终点,就是桃花村山上的千年棺材洞。

贵州老人去世十六人抬棺上山(贵州67岁老人每晚上山巡)(2)

棺材洞在老熊山上,所处的位置是桃花村村民的祖地,位处隐秘,如果不是村中人很难能寻得它所处的位置,找不到其实还好,如果误打误撞闯进这里,不了解情况怕是要被吓个半死。

整个棺材洞洞深近50米,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其中共摆放着大大小小500多具棺材,棺材样式也各不统一,大致分为六种类型,分别为:船形棺,圆木棺,方形棺,梯形棺,长方形棺和现代棺,其中方形棺都是距今年代较为久远的棺材,经过时间的冲刷,棺木也有了腐烂的迹象。

棺材洞的存在,让整个桃花村都蒙上了一股神秘面纱,众多样式不一的500具棺材陈列其中,桃花村祖辈也静静长眠于此,直到六年前年发生的一件事,打破了棺材洞持续了近千年的寂静。

贵州老人去世十六人抬棺上山(贵州67岁老人每晚上山巡)(3)

这天桃花村的一位村民上山,到桃花洞中祭拜自己已经逝去的亲人,可来到洞中亲人棺材放置的位置时,棺材却不见了踪影,在反复确认是自己没记错后,他赶忙跑回到村内,和村内的长辈们汇报此事。

可没想到因为这具棺材牵扯出一件大事,棺材丢失的消息很快在桃花村中传播开来,村民们纷纷结伴来到桃花洞,查看自己亲人的棺材是否还在,结果又好几位村民反应自己家的棺材也不见了踪影,盘算下来丢失了十几具棺材。

为此,桃花村村民开了一个会议,商谈棺材洞相关事宜,可一时半会之间,都拿不出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这时一个中年男子主动请缨,由他来看守棺材洞,经过村民们的一番商谈过后,最终同意了他的想法。

贵州老人去世十六人抬棺上山(贵州67岁老人每晚上山巡)(4)

这名中年男子名叫刘朝先,今年已经67岁了,从小在村子里长大,对着村子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在他的眼中,棺材洞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那些离世的桃花村村民,只要在棺材洞中,那他们就没有离去,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来守护村子。

在刘朝先在棺材洞守了几年后,当地文化局为棺材洞修建了围墙和大门,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了起来,这样看起来是安全了许多,每天晚上将大门锁住,也无需担心棺材会被偷走的问题。

可刘朝先却不放心,坚持要留下来做守陵人,每天晚上都会到棺材洞中巡视一番,风雨无阻,身背弯刀,在悬崖洞中驻留大概一小时之久后,才安心下山,为此,文化局还专门为刘朝先申请了“工资”,每个月300元左右。

贵州老人去世十六人抬棺上山(贵州67岁老人每晚上山巡)(5)

起初文化局为了保护棺材洞,未对外界大肆宣扬此地和相关习俗,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有名记者来到此地取景时意外发现了桃花村棺材洞,在向村民进行了一番调查后,村民将记者带到刘朝先家中,请他为记者介绍棺材洞的来源,与外界鲜有人知的神秘习俗——洞葬。

刘朝先带着记者登上老熊山登山参观棺材洞,他对洞中每一具棺材的摆放位置,和棺材主人生平经历都了如指掌,在棺材洞的入口处,放置着一具老旧的棺材和一块大石头,我们先说这口棺材,它的主人可大有来头,镇守着棺材洞的平安。

此人在世时,桃花村还叫桃花寨,而他在世时,是桃花寨中脾气最暴躁的一个人,力量也能和脾气相匹敌,打架从来没输过,一敌四五十人从来不在话下。

桃花寨身处深山老林中,附近经常有野兽出没,这位就负责清扫野兽保护寨子平安,在他死后村民们也就将他安葬在棺材洞入口,镇守在此处,守护棺材洞平安。

贵州老人去世十六人抬棺上山(贵州67岁老人每晚上山巡)(6)

说完了棺材我们再来说石头,这块石头同样来历不凡,桃花村村民家中遇到什么困难时,就会来祭拜这块石头,村里的女人生不出男孩,也会来此处祭拜,听刘朝先所说,十分灵验。

继续向棺材洞深处走,可以看到一个油漆桶,刘朝先小声对记者说:“这个油漆桶下面埋着的是一个宝器,有讲究的,以前在祖地有很多,棺材周围也会放着许多陪葬品,只不过后来都被盗墓贼偷走了。”

再深入其中,有两具小棺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刘朝先说,这小棺材是村中一个父亲为孩子准备的,他的孩子生下来身体就很弱,没过几年就夭折了,此后就安葬在了棺材洞中。

贵州老人去世十六人抬棺上山(贵州67岁老人每晚上山巡)(7)

在小棺材下面压着的,就是这位小孩的父亲,这位父亲去世后,家人们按照他的遗嘱将他安放在了这里,生前没能将他抚养长大,死后就陪在他身边作为弥补。

再向前走去,记者看到一具已经有些许腐烂的方形棺,细看还能看到棺材中,存放着一双红色绣花鞋,记者向刘朝先老人问起这双绣花鞋的故事时,老人沉默了片刻,随后缓缓说道:

“这具棺材的主人,是桃花村刘忠兴夫妻,在当时的环境下,村里很多人都吃不起饭,刘忠兴两口子也是,妻子为了让孩子吃饱饭,把自己活生生饿死了,后来虽然家庭条件有所改善,但没过几年刘忠兴还是跟她去了,孩子们就为他们重新打了一具好些的棺材,也就是这具。”

贵州老人去世十六人抬棺上山(贵州67岁老人每晚上山巡)(8)

老人在说起这些已故村民们的故事时,神情严肃,虽然眼前看着是一具具经过了时间摧残,腐朽不堪的棺材,可在棺材里躺着的,曾经也都是活生生的人,刘朝先亲眼见过他们,看着他们哭,他们笑,看着他们经历生老,最后病死成为一具冰冷的尸体。

刘朝先带着记者,再向前参观了一段时间就停下了脚步,前面是没有经过允许,一般人是禁止入内的,那里是禁地,棺材洞最深处,安葬着的都是因为重病去世的村民,将他们安葬在最深处,不易被打扰到,棺材上还刻有各式各样的符号,用来镇压棺木,生前经历了太多病痛,死后就会被安置在最里面长眠。

贵州老人去世十六人抬棺上山(贵州67岁老人每晚上山巡)(9)

能参观的地方,刘朝先老人都带记者看了个遍,在下山的途中,老人和记者讲起了,如今安葬在棺材洞的方式,桃花村的村民们去世后,会按照习俗请大师前来做法,超度过后的棺木,才能在棺材洞当中进行安葬。

刘朝先走到山下望向棺材洞的方向,说道:“在山上无聊的时候,就会跟他们聊聊天,谈起他们生前的故事,还时不时会调侃他们几句。”

贵州老人去世十六人抬棺上山(贵州67岁老人每晚上山巡)(10)

按照刘朝先老人的解释,他的调侃并不是对祖先们的不尊重,这样做会让他们一直在自己心里,如果他们泉下有知,感到有人在思念着他们,也是一种宽慰。

刘朝先老人蕴含深意,六年如一日的生活让人感慨万千,在他的眼里,守护这方土地,也是延续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就如同臧克家先生,为纪念鲁迅先生十三周年写的那首诗中的话一样。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