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最后一步(究竟能否带来好的职业发展)

编者按:成名意味着财富、地位、聚光灯,甚至是名留青史;成名也意味着推不掉的应酬、慕名之人的打量和无法躲避的非议本文作者John Gorman在“How Come You Ain’t Famous Yet?”一文中讲述了自己对于“成名”这件事的看法在他看来,与身负盛名相比,最重要的是寻找到自己,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职业选择最后一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职业选择最后一步(究竟能否带来好的职业发展)

职业选择最后一步

编者按:成名意味着财富、地位、聚光灯,甚至是名留青史;成名也意味着推不掉的应酬、慕名之人的打量和无法躲避的非议。本文作者John Gorman在“How Come You Ain’t Famous Yet?”一文中讲述了自己对于“成名”这件事的看法。在他看来,与身负盛名相比,最重要的是寻找到自己。

我身怀两个,也仅有这两个,能够被评估的技能:做音乐与写文字。与其他更实际的技能相比,它们并不是好的选择。这些事通常需要在一个孤独的真空中进行,且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带来收益。

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宁愿做一个普通人,当然他需要有魅力,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与生俱来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也宁愿自己那不安分的灵魂、永不休止的好奇心和创造的天性变得愈发迟钝,之后去学着成为一个既能接受,又能满足于那种枯燥无味的,平静的生活的人。

我更愿意成为那种追求且热爱一个完整家庭的人,他拥有周末烧烤,一份家产并与地理位置便利的人建立起深厚的联系。当我向你坦白自己并不拥有这些东西的时候并非意在破坏某种氛围。但是,我的确不愿拥有它们,也不认为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获得它们。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对这种方式不感冒。

而在过去某段不短的时间里,我认为自己应该选择这种生活,并偶然与位于郊区的中上阶层的女性建立一段长期关系。在那个时刻,我做出了自认为是必要性的让步并妥协掉自己的自主性去扮演未来丈夫,房主以及父亲的角色。而每一次,我都失败地相当惨烈。即便我自欺欺人地认为这样很好,但是我的灵魂也会无法控制地从被囚禁的盒子中偷溜出来。它感知我的思想,对我耳语道:“你的感受比所有这些都更重要。”

***

但是这种“重要”却有些模糊且无形,令人捉摸不透。它意味着如何做?它是否意味着更加成功?它是否意味着更加臭名昭著?还是意味着更具有创造力?我并不太确定。但避无可避的是,我逃离了那场位于郊区的有保障的舒适生活的盛大表演,撤退到一场超现实的、嘈杂的、充满创造力、表演的、放荡且急躁的狂欢之中。事实证明,在基本的安逸生活之外,我可以主宰一切,即使我对于那种基本生活有着一涌而起的冲动。这种冲动从何而来?

在美国,也许你的国家也是如此,人们普遍看重两件事情。可能有人会在评论中回应道“嘿,你不能代表所有。”

  1. 正常的,安全的,无一例外的成功生活是这样的:优秀的成绩,一流大学吃香的专业学位,在20多岁经历一次规规整整的爱恋,这个人会成为我的灵魂伴侣,我们同居,结婚,共同养育一个或两个孩子,并且让他们长大后重复并完善这份相同的清单。

  2. 无一例外的,非凡的成功刻画了一幅非传统型场景,其可以表现为时髦的企业家精神,政治激进主义,善良的姿态、病毒般传播的盛名、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具备艺术欣赏能力、商业盈利能力、和无法抵抗的性感。他/她是一匹大胆的、问心无愧的、魅力四射的独狼,吸引其他狼只都迫不及待地加入我们的队伍。

简单来说,人们高度评价那些符合自己期望的人,除非前者能以引人入胜的方式超越并颠覆后者。

上述第一件事会让我产生一种完全不可靠的、无聊的、且无法令人满足的感受。而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过程中找到真理、和平与满足。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对上文所述的第一种状态感兴趣。这样生活就会变得容易起来,我也不会追问那么多伤脑的问题。但是正如我所已经告知的,我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尝试。而这篇专栏文章讲的就是我对于后一种状态永远躁动的追求,和对于前一种状态的强烈拒绝。而当一个人显然不适合做第一件事,同时也对第二件事提不起真正的兴趣时,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呢?

***

我犹记得自己第一次被问到为什么还不出名时的情景。当时我21岁,一名叫莫利的女孩问了我这个问题,她是由求咕咕娃娃乐队(the Goo Goo Dolls)贝斯手组建的唱片公司代表。莫利刚刚听说我打了一场乐队之战,之后抽空把我拉到一边说“在过去两天里我听了24场表演,而你是唯一一个我乐意在车里播放你音乐的人。”而在当时,我给不出她答案。

此刻,在我继续向下写这篇文章之前,让我们先考虑一下这个问题的显而易见的、正确的答案:的确有一个令我成名的机会,而我之所以仍未成名是因为我尚未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这是一个令人接受的高票答案,我的确会这么赞同,但却是出于叙述的原因如此表态。在可控范围内,让我们更深刻地假设一些东西。

在那个时刻,我想自己应该的确很想出名。21岁的我很穷,而出名在很大程度上就像一条通向金融安全之地的道路。这是当时的我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尤其是我还在为吃到塔可钟而努力收集着硬币。

我也认为名声是一种可以验证自我成功的可行性方式。我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两种可评估技能转化为人们喜欢的东西,它可能会惊艳世界,且与众不同。原因很简单,如果有足够多的人喜欢某样东西,它一定很好。但是我又想到了五分钱乐队,戴夫·艾格斯和大爆炸理论,觉得事情可能并非如此简单。

15年过去了,我从看我博客和听我音乐的人那里不下几百次的听到相同的问题。我也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你没有出书?”或者是“什么时候开始大力推广自己?”我依旧没有答案。

表面来看,答案是如此直截了当:我从来不会为了出名而努力工作,也不想这样做。试图在某个领域达到一定程度的恶名则需要完全远离那些写文字和做音乐的异常方式。这是一场强夺豪取。这是一次品牌运动。这一切与销售和市场营销有关。这是一个不停去撬开那些看似已经关闭的大门的任务。这些事情工作量巨大,且我自己并不擅长于此,我只会基于一定间隔去完成一些既定目标。

***

在2012年-2015年间,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从破产和巨额债务的阴影中走出,财务情况也变得稳定和成功。我也放弃去做那些自己欣赏不来的事情转而只做那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找到了一份办公室工作,在那里我通过写文字赚钱。直到目前,我还没有辞掉这份工作。我也开始写自由专栏,一直写到了今天。我开始定期在公共场所演奏音乐,也从来没有放弃掉。一旦这些安排排上了日程并有序运转,我就能住在一个体面的社区,且负担得起旅行费用。我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感到满足,不再瞄准更高的目标。我不需要出名,因为我已经拥有了我所需要的一切。

而就在这时,我感觉到那种安全的、成功的生活再次召唤着我。我爱上了一个女人,这让我认为自己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尽管我走了许多弯路:我的成绩中等,上了三所大学,获得了一张大学学位证书,但是却惊喜地得到了一份工作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寻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爱情,在之前它被认为是组建家庭的开始,而之后却被认为是一切都恰逢其时。我发现一个有趣事实:爱不是你在“做对的事”的证明。爱是两个人的双重选择,其中彼此相信一起生活比分开更美好,也能够以更大的速度进步。这与每天所做的决定有关。这与两个人一起做出决定有关。这两个人碰巧喜欢对方的程度一样多。

附带一个有趣事实:这次关系失败了。接下来的一年间,我在全国各地交叉来回,将自己无情地推向边缘,触及自己过去心灵中最黑暗的角落,洗涤掉那些不是我本质的东西。事实证明,我的本质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我所认为的那样,它被禁锢在一个不可见的地方。相反,它正凝视着我的脸庞。

***

当我们在谈论着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时,比如一种安全的、成功的生活,抑或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生活时,我们谈论的是结束。我们谈论的是终点。我们习惯于忽视那些一天天悠悠而过的日子。在孤独地追求寂静之地时,我能够认识到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它们是:

  • 起床,跑步,写作。

  • 找一份自己喜欢且薪水不错的工作,做自己擅长做的事。

  • 吃健康的食物,只要想吃就吃自己真正喜欢的食物。

  • 出门走走,打打高尔夫,来趟远足,骑自行车或者是任何想在周末做的事情。

  • 不论时间,不论地点,有可能旅行就去旅游。

  • 去听很多场音乐会。

  • 每年见几次自己的家人,当有需要的时候去和他们交谈。

  • 有朋友和有趣的灵魂的陪伴。

  • 把10%的钱存进401K系统,让自己有一天可以享受退休的时光。

  • 不论何时,只要我想,就写下那些自己想写的。

  • 想做音乐的时候就做音乐,有人想看我演奏的时候就去演奏。

  • 以有形的方式回报我的社区和社区的人们。

  • 参与所有为人群争取平等机会的斗争。

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而我也生活在真实的现实中。我的时间花在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上。我的注意力放在了它所需要的地方。我赚到了足够的钱,并以我想要的方式进行消费。当然,前行的路途中有无数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而我仍需要继续前行去做那些需要做的事。我的生活如同出人意料的牌组魔术,节奏依然掌握在自己手中。既然梦想已然成真,那么为什么还要渴望更多呢?

我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生活,也不追求成名。原因是什么呢?因为配偶和孩子并不能证明你所生活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真理。因为盛名与财富也并不能证明你所生活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真理。既不盲目追求,也不莽撞结合,虽然它们并非相斥,但是这么做的确意味着你做了“正确的事”。它们都是验证你所做的事与他人加诸于其身的期望相符的形式,这既非因为你稳妥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也非因为你以引人注目的方式超越了他们。如果你这么做了,那么恭喜你,你做到了那些被你的朋友、家人和文化规范所鼓励去做的事情。

***

所以,我想自己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莫利。我未成名是因为我并非追寻着它。我找到了令自己更想追寻之物:我自己。我每天醒来都在努力成为自己。如果有人因为此而爱上了我,或者有人因为喜欢我做事的方式,并认为这给他们的生活甚至是整个人类带来了价值,因而认为有必要提升我的个人形象,那么这一切就自然而然的棒极了。我亦为此在此处等待。

所以,如果你愿意找我的话,就来找我吧,带着你的书单、新闻调查、代言合同、演讲事宜、甜蜜的亲吻、诱惑、搭讪或者是求婚。但是,我并非在寻找他们,也并非在寻找你。我找到了我,一个完整的我。我不打算做更多的事情,即使我能够做到更多,只有无尽的时间可以告诉我这列我所搭乘的火车可以走得多远。而在此刻,一切都恰到好处:我所拥有的已经足够,我所追求的也已经足够,我对于所有这一切都心存感激。

原文链接:https://psiloveyou.xyz/how-come-you-aint-famous-yet-4ce5eb0d9111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