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的故事及寓意(所以古人的盒子到底有多漂亮)
虚极子按:文明的历史归根结底是一部容器的历史。
古人有一股劲儿,今人很难学到家,这股劲儿叫“蕴藉”(yùn jiè)。蕴藉指的是人说话和神情都含蓄不外露。譬如说,想要形容一个人头脑昏聩、舍本逐末时,古人常会用成语“反裘负薪”或“买椟还珠”来委婉地表达。
▲ 嵌玳瑁银饰象牙椟,1640-1645年,19 x 24 x 15.5 cm,产地斯里兰卡南部的马塔拉
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藏
▲ 顶板
▲ 背板
“反裘负薪”这个成语出自西汉桓宽的《盐铁论·非鞅》。说有一日,战国时代的魏文侯见有个人反穿裘皮大衣,背着柴禾赶路。文侯问其何故,那人回答说因爱惜裘皮大衣上的毛,怕被木柴磨损,所以反穿背柴。文侯笑其本末倒置:一旦皮子被木柴磨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并由此顿悟治国者常犯的愚蠢错误:急于聚敛财富,忽视了民心向背,民心一旦尽失,统治者就再也割不到韭菜了。
▲ 银饰象牙椟,1705-1710年,25.5 x 40 x 25 cm,产地可能是斯里兰卡南部的马塔拉
荷兰私人收藏
“反裘负薪”这个成语有点生僻,今天已经不怎么用了,但“买椟还珠”却还活在我们嘴边。《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说,有个楚国人在郑国卖珠子,装珠子的盒子异常精美。有多精美呢?原文是“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从盒子材质到外观装饰,甚至连盒子的优雅气味都考虑到了,难怪到最后魅惑得郑国人只买盒子,反而把珠子还给了楚国商人。
▲ 那椟可能是圆圆的
日本金银肉合莳绘庭园山水纹玄朱二色菊瓣捧盒,约1650年,15.2 x 22.9 cm
美国波士顿 迪美博物馆藏
▲ 也可能是四四方方的
日本平莳绘兼高莳绘庭园人物图玄朱二色文件匣,1636-1639年,16 x 48.3 x 36.7 cm
英国伦敦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 不论如何肯定是珠光宝气的
金饰象牙椟(嵌红宝石、蓝宝石、绿松石、水晶),1543-1555年,10.9 x 16.5 x 10.2 cm,产地斯里兰卡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过度包装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商业的通病。一块简单的月饼,非得宝函丝衬、金棺银椁,包裹得像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既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又抹杀了中秋节吃月饼团圆赏月的朴素情感。正像韩非子在“买椟还珠”这个故事里想要说明的那个道理:“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 清代 剔红扳指盒
▲ 《论语·子罕》:“有美玉於斯,韫匵(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上古时期中国人对柜和箱、匣、椟的界定并不严格,宋以后方始区分。南宋文字学家戴侗在《六书故》中如是甄别:“今通以藏器之大者为匮,次为匣,小为椟。”潮汕地区民间供奉祖先神位的神龛,小者便俗称为“椟仔”。
▲ 博古花鸟纹神椟,清光绪庚寅年(1890年),38 x 47.5 x 19 cm,产地潮汕地区
广东省博物馆藏
文明的历史归根结底是一部容器的历史。柜箱匣椟、瓶罐碗盘、鼎鼐尊豆、衮服冕旒、亭台楼阁、庙堂城郭……在在皆是容器,甚至连纸张书籍、U盘芯片等载体也是容器——信息的容器。人们往往因为容器过于华美,包装过于悦目,而忘记了内容和本质。当我们耻笑买椟还珠者的愚蠢时,是否想过买珠者的不智?在珍珠质里深深包裹着的不过是当初误落蛤蚌壳里的一粒沙,买珠者看中的无非是盛载一粒沙的容器罢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