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皇家寺院地宫(山西一座古庙埋着40万颗人头)
庙宇这种地方,一般都是为了百姓供奉烧香,祈祷风调雨顺,子孙昌茂的地方。
所以在庙宇之中,闻到的基本上是烧的香的味道,而且会看到源源不断地百姓前去祭拜。
又或者是一些被百姓们敬仰的人,死后也为其立了像,专门供奉在此地,以方便敬仰他的人对其祭拜,为其燃上香火。
但是在山西的高平这个地方,却有一座阴森森的庙宇,平常少有人愿意接近,觉得血腥气太重。
这是因为在这座不大的庙宇之下,埋藏着40多万的骷髅,白骨与人头都被埋在地下,就连唐玄宗当时经过此地,都觉得阴森森的。
这座骇人的“骷髅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长平之战其实这座庙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在此地对峙,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个地方葬送了无数为国尽忠的英魂。
在当时,这个地方还不叫高平,而叫做长平。
这个名字提起来可能就会有很多人感觉到熟悉了,在学校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有一场十分著名的战役就是在这里打的,这就是闻名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留名,是因为这场战役整整打了五个月,是古代史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这是战国时期耗时最长,同样也是死伤最多的一次战役。
原本领导这场战役的赵国名将廉颇,与秦国名将白起,各率领自家的部队在此,打了一场残酷的战争。
换将风波当时赵国名将廉颇已经年迈,但因为作战经验丰富,强大的秦军面对廉颇制定的守城策略,迟迟没能攻下城池。
硬碰硬不行,那就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战争这种东西不仅仅需要讲究排兵布阵,从内部瓦解也是也是兵法推崇的做法。
秦军将领白起想了个办法,他对外宣称,秦军根本不害怕赵军现在的将领廉颇,他毕竟已经老了,秦军只害怕赵括。
当时的赵王对此深信不疑,怀疑廉颇没有领兵能力,在两军对峙的时候临时换将,将廉颇给换了下来。
而年轻的赵括便被顶了上去,赵括没有廉颇经验丰富,而人们所熟知他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是“纸上谈兵”的出处。
先不赵括本人是不是纸上谈兵,在面对秦军的时候,赵王其实本身就已经下了命令要求他们进攻,拖了这么久的战役该结束了,他下令让赵括尽快解决战斗。
虽说廉颇指定的策略是防守,但也正是因此赵国并没有损失太重。如果主动出击,面对武器精良,武将更多的秦兵,赵军其实并没有多少胜算。
而且当时赵括坚守在长平,军粮却并没有及时地补给上,直接导致了赵国的士兵们是饿着肚子上的战场,自然不敌秦军。
但是事情已经发生,赵王的不信任,赵括的经验不足,统统是导致长平之战赵军败北的原因。
而攻破长平之后,秦军将领白起,却对着存活下来的40万赵军犯了难。
如何处置这40万赵军已然受降,但是当时的秦军其实也并不具备再额外养这么多兵力的能力,军饷不够,粮食不够不说,其实秦军根本就不缺这40万大军。
如果就这么放着,那每日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
但是这些有都是些兵士武将,要是就这么放回去,他们回了赵国,岂不是又会重新编制进军队,在此成为对抗秦军的主要兵力。
进退两难的情况下,白起选择了最残忍的一种方式。
他下令,在长平这个地方,将这40万俘虏尽数斩杀。
当时的秦国有制度,杀敌越多,受到的表彰越大,这40万“敌军”摆在眼前,成为了那些人博取功名的工具,就此惨死。
这并不合理,两军对峙,不杀俘虏是所有习武之人都知道的规矩,但是白起一声令下,这整整40万的将士,就此成为了刀下亡魂。
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以这样的方式死在了长平。
本身长平之战规模就大,两军打仗的时候,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伤亡,白起这样搞,坑杀这么多的士兵,流出的血染红了附近的河流。
也正是因为死伤太多,血流不止,当时附近的那条河上一直都是呈现着被血液染红的颜色,因而得名“丹河”。
想想能将河流染红,是流了多少的血,死了多少的人。
那段时间,长平谷口村附近随处可见尸体,无人敢靠近,甚至相传有鬼哭声传来,皆是因为那些刀下冤魂无法安息。
这种情况下,百姓哪里敢再在这个阴森森的地方继续生活呢,这个地方也就此荒废下来。
直到时间来到唐朝,李隆基巡视来到此地,发现此地还是透露着一股阴森森的感觉,便下令将那横尸此地的白骨收起来,尽数埋到地底,在上方修建庙宇,让这些兵士安息。
如此一来,长平附近才渐渐恢复了以往的生机,百姓们也逐渐搬了过来,在此地耕种。
尽管有时候还是会从地里不小心挖出一具尸体,但渐渐地,因为数量的繁多,百姓们也逐渐习惯,将其看作一件习以为常的事。
而导致这一切发生的秦军将领白起,则一直被当地的百姓所痛恨。
结语百姓们痛恨白起,并不是因为两国之间的冲突,而是因为其并没有善待那些被俘虏的士兵,而是将他们尽数屠戮在此地。
造成了40万冤魂无法安息的局面,当时的长平之战,死了多少兵士,但他们死得其所,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而献出了生命。
但是这40万的士兵本不该遭此待遇,他们实在是无辜,白白被杀。
战争一定会有流血和牺牲,但是这些无辜的将士们不该是因为这种理由惨死,在他们死后,百姓们对白起的恨意横生,恨不得生啖其肉。
而守国而死的赵括却被立了像,奉在庙中,得百姓为其燃的香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