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子的销售丢不丢人(卖房子业绩1518万的女人)
最近在朋友圈,总可以看到不同的公众号在对比《安家》和《卖房子的女人》这两部剧,哪部更反映了真实的职场状态?
这些比较文章我都没有详细的看,因为国情不同的情况下,职场呈现出来的角色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正向的对比,那我们自然也可以从中收获一些别致的人生启示,怪就怪在,很多人只是拿“职场剧”说事。
今天的这篇文章,不对比两部剧孰优孰劣。而是去剖析,这个时代,我们该从女性身上学习什么东西?
你可以从这篇文章至少收获两个点:
- 目标感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
- 不输和赢,它们的差距到底是怎样的?
我是因为好奇,才开始看《卖房子的女人》的。一开始看到女主角三轩家浮夸的表情,我也是有些出戏的。
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她把一套套很难卖出去的房子,逐一击破,过程中善用每一个线索和关系,卖出去后,你又会开始好奇,她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什么呢?
答案是,极致的目标感。
可能是因为翻拍的缘故,她和孙俪饰演的“房似锦”最经典的口头禅都是,
“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
更甚者,三轩家甚至在相亲的时候做自我介绍,也在强调,自己的兴趣就是卖房子。
极致的目标感,似乎让这个女人变得很无趣。三轩家一直都不知道,30岁的自己为什么找不到合适人生伴侣,即使她什么事情都已经做得那么完美了?
我一开始的想法是,她确实做得很完美,只是不苟言笑,也不懂人间风趣。但是仔细想来,如果她只是为了遇到另一半,让对方没有压力,而变得迎合起周边的人,那反倒会让那些普通人有伤害她的机会。
看起来是伪装保护自己,实则是抓住主线,最快的锁定自己想要的。
而这也是在侧面说明一个现象,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而同样是这个“极致的目标感”,也冲击了剧中的职场环境,三轩家也好,房似锦也好,成为了活在小鱼中的那条“鲇鱼”,不断地在激活同事们的求生能力。
让我很在意的一点是,当这样的一个女性出现时,同在职场中的男性却是以一种,“我已经努力过了”的状态呈现在荧幕前,这样的做法,出不了成绩,更不要说,让自己真的得到提升了。
说了那么多,其实大家都知道“目标感”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让人头疼的是,每次我们定下了目标,立下了各种Flag,但是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又会发现自己并不想做这件事。于是,立了又推倒,周而复始,回到原点。
然而,这部剧让我真正意识到,“目标感”并不是定目标,而是知道,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三轩家在每次卖出房子后,客户向她表示谢意的时候,她会很坚定的告诉对方,
“因为我是房产中介,我的工作就是卖房子。”
我们总以为,这个“为什么”它一定会有什么特定的含义或者故事?比如,有人会将“给客户一个有温度的家”挂在嘴上,而成为了房产中介,但是这个含义,它可以支撑你走多远呢?
当你推荐的房子,客户亲口告诉你,她要的并不是这个“温度”,而是别的什么的时候,你又会不会怀疑自己在做的事情呢?
这看起来好像是有些矛盾的,如果这个“为什么”它没有特定的含义,那又怎么会站得住脚呢?是的,这就是差距。
我们总会先开始从意义出发,而不是先从我们的行动出发。
我们定下运动的目标,”如果明天早起有精力,那么我就去跑步,因为跑步对身体好。“那我们可能永远跑不起来。真正有目标感的人,会想到的是:
“明天早起跑步,这会让我更有精力,对身体也有好处。”
我们平常还会想,“只要有一份值得我努力的工作,我就会努力地工作。”但其实有目标感地人会告诉你,
“我们得到值得去努力的工作,是因为我们努力工作了。”
极致的目标感,就是和行动挂钩的。我们可以出于很多理由开始做一件事,但是,一旦这些理由背后的意义被主动或者被动的改变了,我们就会失去目标。
既然“极致的目标感”并不是“定目标”,那么我们想要增强这种能力的话,又可以怎么做呢?
我总结了2个点,供你参考:
- 树立“赢”的态度,而非“不输”;
- 树立“增长”的思维,而非“维持现状”;
>赢vs不输<
三轩家也好,房似锦也好,她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定要赢。她们不允许别人否定她们的努力。只要是自己努力争取得来的,她们会坚持维护到底,寸步不让。
所以,剧集里面出现了,所谓“抢单”的说法。如果是站在同事的角度看,三轩家、房似锦确实“抢单”了,而且还不止一单。
但是,站在她们的角度,或者站在“赢家”的角度去看,她们在用一种更加主动的方式,去达成她们的目标。同时,还避免了因为其他人的”浅尝辄止“而给公司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这是两种对比明显的思维——赢和不输。
在三轩家、房似锦的”极致目标感“里,同事们不跑客户、不出业绩就是她们不认可的情况。这让她们非常难受。她们无法去屈从这样的一个状态。
她们可以去冒险,因为她们知道,相比于那种不能让自己得到更多的低级生活,什么冒险都是值得的。
所以她们很主动地去争取各种资源,尽可能了解更多的信息,提升”赢“的可能性。
而她的同事们,他们关注风险和危险,而让自己不敢踏出去做任何的事情。
她们看似关注客户的需求,实则一直在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他们不想要做出决定,甚至,不想要任何的改变。
重复自己的模式,是经常性的。在”不输“的态度下,眼下的状态是最好的。而这样的状态,放到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经典的代表:
许多人认为,即使他们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他们也必须要在一个职业上坚持一辈子。但现实又会告诉你,不管你做什么,你都会和真正热爱这份工作,甚至是一定要”赢“的人直接竞争。那个时候,你就不再有选择权。
强调“不输”的人,也会通过一些结果或者经验来做判断。这让我想到万维纲老师在他的《精英日课》里面讲到的——伯克森悖论:
两个本来无关的变量之间体现出貌似强烈的相关关系。
为什么是想到这个呢?按道理,我们在做选择时,会在AB选项中选择其中一个,然后做出行动。
但是因为过去我们在A的类似经历中,我们遭遇到了未曾料想过的事情,所以,我们会自然的将A与这些我们不想要的遭遇联系在一起,让自己倾向于保守选择。
所以,如果你想要树立“赢”的态度,而非“不输”,那你需要首先学会在选择中,做出决定。
>增长vs现状<
梁宁老师说过,“增长能力,就是持续作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而这个“增长能力”的提升,就像是游戏中打怪升级一样:
- 你需要有地图;
- 你需要知道自己在哪个位置、明确你的生态位;
- 你需要锁定你的资源,站在制高点上;
- 你需要打破每个关卡的局限。
如果只是保持现状,不做决定,那么,极致的目标感永远不会降临,而你在真正想要争取自己想要的事物时,也难达预期。
最后,希望你也可以有极致的目标感,也希望你在面对选择、面对改变时,你可以像三轩家、房似锦一样,做出让自己满意的决定。
参考阅读:
- 《赢家法则》
- 《梁宁·增长思维30讲》
- 《精英日课4》
我最近在学习品牌营销,也在分享职业规划的各种见解和思路,包括上面的参考阅读。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加我好友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