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青史(冷历史会说话Ⅲ)

  《冷历史会说话第三季:蓉城民俗志》如期而至,这一次,咱们通过《成长烦恼篇》、《修身养性篇》、《百业兴旺篇》、《江湖传说篇》等四个篇章,带你拂开历史的尘埃,探寻旧时的成都。

  哪些传统风俗延续至今,仍在沿用?哪些奇葩风俗,早已经过时间的涤清,不见踪迹。让我们一起在趣味十足的侃聊中,重现成都的民风趣俗。

  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是:炭火提着卖、钢笔上刻字,风靡一时的职业你都知道哪些?



  统筹:楚彦、唐明

  播讲者:杨家毅

  编辑:王雪意

  制作:徐蕾

  这年头,能在宿舍、公司楼下默默等着你,给你送上温热的早饭午饭晚饭,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总会很耐心的男人——只会是外卖小哥。在21世纪,外卖小哥成为最可爱的人之一,而送外卖这种新兴职业也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以前,进个馆子都像过年一样,谁还愿意放弃一次显摆的机会把饭菜打包回去吃。不同的时代催生一些不同特色的职业,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过去那些曾红极一时的职业。

  要说以前年轻人谈恋爱都比较单纯,在公园拉拉小手,送点定情礼物,彼此就巴心巴肝了,稍微有点文化的,家庭比较富裕的常常把钢笔当作定情信物。那个年代钢笔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比较奢侈的东西,在他们之中还兴起了一股刻钢笔的风气,一是为了美化装饰钢笔,使自己的钢笔比较特别;二则是在钢笔上做上标记,表明这个是我的钢笔,不是偷拿别人的。

古城青史(冷历史会说话Ⅲ)(1)

  在成都的茶馆或者公园里面,经常有一些吆喝着刻字的人,他们背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有尖细的刻刀和几个样品。收费则是按钢笔的等级和要刻的字的字体书法难度来定。刻钢笔这种职业也曾受青年男女的喜爱而风行一时,但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钢笔逐渐成为非常普通的文具用品,刻钢笔的职业人也渐渐消失。

  现代生活中,寒冷的冬天,家里都装有暖气和各种取暖设备。而在过去的成都,一般贫穷人家冬天全靠炭火来取暖,这也催生了一种名叫“卖火人”的职业。一进入冬季寒冷的时候,街头巷尾到处都可以看见卖炭火的人。卖火人在街边摆放一个大炉子,里面烧着木炭火,有的还会顺便烤一些红薯来卖。居民一般是提一个竹烘笼儿去买火。卖火人先在烘笼儿底下垫上一层炭灰,然后放上一笼炭火,只需要二三文钱,就可以提回家去取暖御寒。后来随着焦炭等新型燃料的出现,很多人家自制或购买了小铁炉,自己烧炭来取暖,卖炭火的人逐渐消失。

  冬天需要炭火来取暖,而到了夏天则要想尽办法来驱赶烦人的蚊虫。夏秋之际的成都气候湿润,蚊虫特别多,一不注意就会被叮一个大包。在没有灭蚊器的年代可怎么办呢?总不能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只露个眼睛鼻子吧,为防止蚊虫叮咬,人们只好自制灭蚊神器,蚊香的1.0版——“蚊烟”正式诞生。

  蚊烟是用一个长条纸筒装上药末、锯木面制成,这在当时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效果最好而且最便宜的办法。因此每到夏季天快黑的时候,在街上常常可以听到卖蚊烟的声音。后来人们对“蚊烟”进行改进,制作出了它的4.0版本——“蚊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盘香,由于多是工厂批量化生产,蚊烟逐渐退出市场,卖蚊烟的人也渐渐消失。

  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以前那些走街串巷具有时代特色的职业人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保险业、家政业、中介等新的服务行业。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本文内容资料来源于:《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2006年12月出版),感谢成都图书馆给予的内容支持。

  每周一三五,《冷历史会说话第三季:蓉城民俗志》期待您的聆听。

  4500岁老成都,我想讲给你听,下期节目我们将为您讲述:起对了名“旺财添运”,看老成都的店铺是如何打幌子的!

  想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欢迎关注"西蜀草堂"微信公众号,我们每期节目的文字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哦!"

  注:喜马拉雅搜索专辑“冷历史会说话”即可收听节目,关注“西蜀草堂”微信公众号可了解更多历史文化知识哟~

古城青史(冷历史会说话Ⅲ)(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