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打鬼子的游戏(鬼精的鬼子六联手慈禧)
文 / 嘉非
引言
在顾命八大臣的步步紧逼下,奕䜣与慈禧叔嫂二人终于按耐不住,发动了史称“辛酉政变”的政治围剿。在这场互相追猎的“猫鼠游戏”中,奕䜣过人的洞察力,顾全大局、筹划缜密的智慧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在彼方阵营,顾命大臣们的狂妄自大、政治敏感性极度迟钝则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期猫鼠游戏,带你领略“鬼子六”奕䜣的谋略、胆识与魄力。
《一生为奴》中的奕䜣
世事难料!往往是你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说到底,这是一场权利的争夺,是不见硝烟的战斗。
两大集团,剑拔弩张
辛酉政变,是晚清政治的一个“拐点”,也是恭亲王奕䜣生命的一个“拐点”。从此,奕䜣走向历史的前台,开启了他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
咸丰三年(1853),奕䜣任军机大臣(实习军机大臣),后来升任都统、右宗正、宗令。因为给老妈争取皇太后封号的事情,被免去军机大臣、宗令、都统等要职,以后几年虽陆续恢复,但在朝堂上还是受到肃顺的排挤。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老四咸丰逃跑,留下老六奕䜣收拾烂摊子。议和大臣奕䜣撑持危局,和英法签订条约,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主持议和期间,奕䜣初步了解了西方,逐渐确立了“和戎”的外交路线。在此期间,他和文祥、桂良、宝鋆、胜保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集团(北京集团),与以肃顺为代表的政治集团(热河集团)相对峙。
陈宝国版奕䜣
咸丰晚年完全沉湎于声色,政治上被肃顺等人左右。围绕回銮(“回銮”,即皇帝、皇后外出回返)事件,恭亲王集团与肃顺集团展开了激烈政争。
当时,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逃到了热河。本来是想在较短时间内回銮的,但到了九月底,恭亲王、桂良、文祥、胜保四位重臣联合吁请咸丰回銮的时候,咸丰又动摇了。
回銮之争的实质是权力之争。热河远离京师,肃顺为首的热河集团力阻咸丰回銮,这样便可以对咸丰施加影响。以恭亲王为首的北京集团则看透了这一层,因而力主咸丰回銮,这样国家的内政外交才可步入正轨,同时也十分痛恨肃顺等人以一己之私而祸国殃民。
更让老六恭亲王伤心的是,他几次请求到热河面见四哥咸丰,但咸丰一直不批准,直至驾崩。这使得奕䜣更加痛恨肃顺等人,认为他们离间了兄弟两人。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咸丰去世。他在遗诏中任命了“顾命八大臣”,这八个人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
年轻时的奕䜣
叔嫂相见,同仇敌忾
事实上,从这个班子的构成来说,咸丰确实不是一个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君王。载垣、端华没什么本事,对肃顺俯首帖耳。景寿水平也很一般,拉他进来主要是为了安慰奕䜣。其他四位军机大臣水平也不高,漏掉的文祥恰恰是最厉害的一个。
顾命大臣中居然没有奕䜣,这让朝野颇为震惊,也让恭亲王伤透了心。咸丰为了制衡八大臣,给慈安和慈禧留下两枚印章——“御赏”印和“同道堂”印。这两枚印章代表的是皇权,圣旨上同时盖上这两枚章才有效。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政治安排。说明咸丰既怕把皇位传给儿子以后慈禧干政,又防着肃顺等人架空孤儿寡母。然而,这个安排却为奕䜣和慈禧发动政变留下了空间。
慈禧早就对肃顺不满。在热河时,肃顺从不把这位年轻的懿贵妃放在眼里,据说他还曾劝咸丰除掉懿贵妃,以防其干政。
肃顺还想切断奕䜣和慈禧、慈安之间的联系,但后来,奕䜣于八月初一坚决前往热河见到了两宫太后。恭亲王热河之行,是这场政变大戏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生为奴》中的两宫太后,慈禧、慈安
叔嫂见面,两宫太后声泪俱下,控诉了肃顺等人飞扬跋扈,不把孤儿寡母放在眼里的罪行。对此,恭亲王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与同情。等两位嫂子情绪稍微平息后提出建议,让他们一定要尽快回京,因为只有回京后才能除掉“三奸”——肃顺、载垣、端华。
此行恭亲王和两宫太后达成了高度一致,决定联手除掉肃顺等人。肃顺显然低估了奕䜣和慈禧的水平,所以在他们会谈的时候居然没有派人监视。这为他们在一起密谋政变创造了良机,也基本奠定了两拨人PK中肃顺必败的结局。
运筹帷幄,步步为赢
八月初七,为消除肃顺等人的疑虑,也为了尽快联络京师的“倒肃”势力,恭亲王先行回京。他回京后第三天,御史董元醇就上了一份奏章。
董元醇上书,请求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并且从近支亲王中挑选一两个人辅政。这明显是在质疑顾命八大臣的合法性,因此肃顺等人看到奏章后暴跳如雷,坚决驳斥。在如何处理董元醇奏折问题上肃顺集团和两宫太后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肃顺等人以“搁车”(即军机处全体罢工)来要挟,慈安、慈禧不得不屈服,下旨痛斥董元醇。
事实上,董元醇的奏章也是奕䜣的一步棋,目的是为了激怒肃顺等人,进而强化两宫太后与北京集团的联盟。假若肃顺等人将董元醇的奏章“淹”了(晚清军机处工作专业术语,就是视若无睹,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奕䜣等人也无可奈何,也不会激化和两宫太后的矛盾。奕䜣布下的这步棋,肃顺等人上当了。
九月二十三日,咸丰皇帝灵柩回京,肃顺又犯了一个致命大错。这个错误是,回京队伍兵分两路,载垣、端华、景寿与两宫太后、小皇上一同进京,他和陈孚恩、奕譞等随大行皇帝(皇帝死了尚未入葬称为“大行皇帝”)灵柩进京。两宫太后这一路抄小路进京,肃顺这一路人马浩浩荡荡走大路。当时连日阴雨,道路十分泥泞难走,大队人马的速度非常缓慢。
两宫太后进京比肃顺早了几天。就是这几天决定了肃顺等顾命八大臣的命运,也决定了大清帝国以后几十年的命运。
宋佳饰演的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随身藏了一份旨意,这个旨意是由一个叫曹毓瑛的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满、汉各两班,每班8人,共32人。是军机大臣的一般办事人员)写的,主要内容是揭露肃顺等人十恶不赦的罪行。
九月二十九日,两宫太后进京,随即就召集在京的亲王、大臣开会,历数肃顺等人跋扈专权、擅权专政的罪行。亲王、大臣们听的也是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强烈要求要除掉这等奸佞之臣。这其中自然有以奕䜣为核心的北京集团的煽风点火,所以北京方面很快达成了除掉肃顺一党的共识。此时,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的肃顺还毫无察觉。
出手果断,一招制敌
随同两宫太后进京的载垣和端华这两位老兄政治敏感度极差,对即将到来的狂风骤雨也毫无察觉。回京后第二天,也就是九月三十日上朝的时候,两人才发现情况不妙。当时大殿里站满了人,他们还质问太后:为何如此大规模召见外臣?意思是有事应该先和我们顾命大臣商量呀,你们怎么可以擅作主张?
太后大怒,拿出圣旨,说:“你们这些奸臣已经被免除了职务,死到临头还敢嘴硬!”
这又把载垣和端华两位老兄弄懵了。因为按雍正朝以来的惯例,所有朝廷旨意必须经军机处拟旨才能发出。现在军机大臣中的四位都是我们的人,如此重要的人事安排我们怎么不知道。
慈禧和奕䜣
其实在前一天,慈禧和奕䜣已经广泛发动群众,博得在京王公大臣的支持,完成了政变的制度准备。这个制度准备是:撤掉原有的军机处,换上新的人马。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这几位已经不是军机大臣了,新任军机大臣有文祥、桂良等人,都是恭亲王的人。新组建的军机处当然有权力拟定旨意,这个旨意就是迅速捉拿肃顺等人。
载垣、端华这两位老兄被关进了宗人府。奕䜣马上派正在进京途中的老七奕譞逮捕肃顺。奕譞此时和咸丰的灵柩、肃顺等人同行,事实上在监视肃顺,因为他也是政变的策划者和执行人之一。
这个时候肃顺这一拨人马刚到密云,接到旨意的奕譞提兵来捉拿肃顺,肃顺束手就擒。
肃顺的结局是很凄惨的。因为他一直执行高压政策,加之打压旗人而遭到嫉恨,所以被押赴菜市口的时候被人扔了不少臭鸡蛋,最后砍头而死,下场十分狼狈。
而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毕竟是从犯,故慈禧、奕䜣等人令其自杀。景寿因为是驸马,还是恭亲王的妹夫,宽大处理,革职流放。其他几位军机大臣,也都予以革职处分。这样做,是为了不至于打击面过宽,有意笼络人心。
辛酉政变中奕䜣显示了政治上的过人之处。
第一,虑事周全、做事果断。奕䜣在此次政变中的表现堪称完美。热河之行,他忍辱负重、从容淡定,与两宫太后建立了战略联盟。回京后他巧妙安排,为两宫垂帘、亲王辅政做舆论宣传工作。这一切悄无声息,极为隐蔽,让对手丝毫没有察觉。一招制敌、绝不拖泥带水,年轻的恭亲王表现出了政治上的老辣。
第二,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凡是对肃顺不满的、受过肃顺打压的,都是可以联合的力量,实力派人物如胜保、文祥、周组培等都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后来还成为新政府的中坚力量。
第三,延续肃顺时期重用汉人的政治方略。恭亲王和慈禧执政后,清军和太平军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他们延续了肃顺实行的重用汉人的方略,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且充分放权,授予曾国藩节制四省的特权,给予他充分的信任,为最终战胜太平天国打下了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