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英雄陨落(永远的季汉天团)
二十、惜哉魏文长
在季汉的名将当中,最出名的当属“五虎上将”,但除了“五虎上将”之外,当属魏延。甚至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魏延比起五虎里的黄忠、马超还要厉害,但论起知名度,魏延就与他们相差甚远了。
魏延字文长,荆州义阳人,深受先主器重。他作战勇猛,为季汉立下了赫赫功勋,在二爷、三爷、赵云、马超和黄忠相继去世以后,魏延堪称“季汉第一大将”。
演义里说魏延是先主征讨荆南四郡时,在长沙跟随太守韩玄投降过来的。但是正史他从来就不是降将,也没给韩玄打过工,他本身就是先主在新野时那地方的人。
先主在投奔刘表之后驻扎在新野,当时就有很多人来投奔他, “荆州豪杰多归先主”。魏延就是在那时带着自己的家丁投了先主,属于主动投身革命,论觉悟确实比丞相还要高。
魏延跟着先主创业,是自己抛家舍业主动参加的,而丞相还要先主亲自去请,还请了三回才来。所以魏延在季汉属于根正苗红,所谓脑后有反骨云云,完全是老罗杜撰的,不能当真。
建安十六年(211年)先主应刘璋之邀,入川帮助抵御张鲁,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作战,先主军北上抵抗张鲁,驻守葭萌关。第二年,先主与刘璋决裂,起兵攻打刘璋,派遣与卓膺、黄忠一起占据涪城。
当时先主军兵不满万,孤军无粮,而刘璋拒绝坚壁清野的战术,派遣张任、泠苞、邓贤、吴懿等将领率领精锐阻击先主军。先主军大破刘璋军,后来派遣黄忠、魏延等分统军队平定广汉郡,多次立有战功,迁升为牙门将军。
建安十九年(214年)魏延随先主攻克重镇雒城,并与丞相、三爷等人一起包围成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先主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要留大将来镇守汉中。
先主进位汉中王时,正是取得汉中不久。汉中地区北进可取曹魏的富庶之地关中,南则可守住蜀地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对季汉而言,荆州与汉中是益州的两翼,而汉中居于益州门户之地,地位极为重要,派谁去守一直困扰着先主。
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三爷应当担任汉中太守,三爷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先主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
为了堵住臣子们的议论,一日先主大会群臣,并当众问魏延有没有信心守住汉中。魏延回答:若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带十万之众前来,请为大王吞之。可谓豪气干云,先主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
章武元年(221年)先主称帝,建立季汉,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季汉建立时,魏延官拜镇北将军,继续担负镇守季汉北大门的重任。地位仅次于关羽、张飞、马超、赵云等大将。后来,先主又加封他为都亭侯,以奖励他御守汉中之功。
以魏延镇守汉中的功绩来看,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与五虎将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建兴元年(223年)四月先主去世。五月后主登基,魏延被封为都亭侯。
先主临终之时,还交代因自己攻吴导致多员大将陨落,让丞相日后要重用魏延。跟演义中丞相对魏延好感较低相反,丞相可能是季汉后先主时期对魏延唯一还有好感的人了。
甚至可以说先主死后,是丞相在处处袒护和提拔魏延,待遇相当不错,让他能在季汉混得顺风顺水,隐隐成为军中第一人。
建兴五年(227年)丞相为预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在军中还兼任前部督和丞相司马,这几乎是属于心腹的地位。在丞相的数次北伐当中,魏延表现优异,可以说可圈可点,但是丞相并没有对魏延完全言听计从。
最直观的一件事,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依《三国志》补注《魏略》记载:丞相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提出建议,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而丞相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
丞相第一次北伐时,镇守长安的是曹操的女婿夏侯楙,他是一个庸才,既无武略又贪恋美色,终日沉浸在酒色之中,只因为他是曹操的女婿,身份特殊而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员。
针对这种情况,魏延献计于丞相:夏侯楙因是曹操之婿才为镇守,这个人人胆怯无谋,请丞相准许我率兵五千,带足粮草,从褒中出兵,循秦岭而东,经子午谷向北,不过十天就可到长安。夏侯楙听说季汉大军杀到,一定会弃城而逃。
长安守备不足为拒,这一带又有足够的粮食可供季汉军所食。此时丞相就可以率主力从斜谷出军,会师于长安,待到魏军从东边调兵来救时,我们已控制了咸阳以西的地方,关中如此一举可定。
但因“诸葛一生唯谨慎”,他认为魏延的计谋过于孤军深入,非常冒险,不如稳扎稳打,出祁山收取陇西来得安全,因而没有采纳魏延的计谋。
实际上魏延提出这个计谋不是一次,而是每次。每次丞相出兵北伐,他都要求单独带一支军队,和丞相兵分两路,自己直插魏军后方的潼关。当然,每次都被丞相否决了。
本来提出自己的见解无可厚非,但是魏延却因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才会指责丞相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事实上,在中国战争史上不止一次的证明,子午谷奇谋成功的概率几乎没有,故而不再论述。
建兴九年(231年)丞相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他率军行至阳溪一带,遇到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
由于他平日善待士兵,军士听命,自己作战勇猛无比,身先士卒,遂大败魏军。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后主下诏拜魏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南郑侯,以表其功。
这几年他在丞相手下,已经堪比当时二爷三爷的地位了。同年,魏延又与高翔、吴班大破司马懿亲自率领的大军。
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使张郃攻王平于南围,自己亲率主力与丞相正面决战,丞相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获甲首三千级,司马懿还保营。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想避开他。唯独长史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还有几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经常把杨仪吓哭。
丞相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俗话说,宁肯得罪君子,千万别要得罪小人,这也为魏延日后身死埋下祸根。
建兴十二年(234年),魏延梦见自己头上长了一对牛角,他大惑不解,赶忙求教方士赵直,赵直却皮笑肉不笑道:麒麟有角却从未用过,这预示着下次北伐不用您出手,敌军自己便会自己败亡。
魏延听了以为北伐将要胜利,不禁喜形于色:苟能如此,再好不过。”但他没想到是赵直骗了他。赵直私下跟人分析:角这个字,下面是用,上面是刀,在头上来用刀,实在是大凶之兆。
因为魏延性格高傲,担心说实话会得罪他,所以才故意说谎。也正因此,魏延错过了一次能令他警觉起来的机会。
同年,丞相第五次北伐,他率领大军推进到渭河沿岸的五丈原一带,由于粮草供应困难,难以再进一步。丞相只好就地屯田,做起打持久战的准备,可惜天不假年,当这年秋风吹起的时候,五十四岁的丞相因积劳成疾,走到了生命尽头。
丞相病情加重后,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听命令,那就随他的便。丞相殁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
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知道后又大怒,日夜兼程,赶在大军之前抢先撤退,沿路还烧了大军必经的道路,把整支军队置于危险的境地。
杨仪上表魏延谋反,当消息传回成都后,因为魏延性格孤傲,嚣张跋扈,所有的大臣竟然众口一词怀疑魏延要谋反。他的人缘之差,在群臣中印象之糟糕,竟然到了没有一个人替他讲话的地步。
魏延也不甘示弱,上表朝廷告杨仪谋反。这让后主犯了难,好端端的北伐事业,竟然闹成这个样子,后主也不知该信谁,找来了蒋琬询问意见。
蒋琬认为杨仪是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而魏延是领兵大将,素日居功自傲,连丞相都难以驾驭。听了这话,最终后主下旨盖棺,认定魏延意图谋反。
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安敢如此?
大军知道错在魏延,士兵顿时做鸟兽散。魏延不得不带着几个儿子逃到汉中,还想南下成都面见后主解释,但杨仪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派遣马岱追上魏延后,被当场斩杀。
季汉一代名将自此落幕。魏延死后,首级被送到杨仪手中,杨仪哈哈大笑,将头扔在地上,用脚狠狠践踏并痛骂道:庸奴!你还能再做恶吗?最终还不解气,又下令诛杀魏延三族。
《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不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受丞相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陷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
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终被追上斩杀。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相比之下陈寿的《三国志》更为可信。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冤假错案。先主活着的时候,对魏延有知遇之恩,对他也很是信任。至于他和丞相的矛盾,也都是军事观点上的分歧,与造反根本扯不到一块。即便魏延要造反,也应该是北投曹魏,怎么可能回去告状呢?
其实魏延不遵丞相口谕,只是不愿居于杨仪之下,他认为丞相不在了,也应该是他主持北伐大计才对。至于南撤途中毁路断桥,那明摆着就是想置杨仪于死地了。
两人原本关系不睦,随着丞相的去世,再也没有人能够压制,内斗的结果也以魏延冤死而告终。这其实也是九泉之下的丞相,所不愿意看到的。
魏延对季汉的忠诚上苍可鉴。如果他要造反,夷陵之战后就可以这么做了。要知道把汉中送给曹魏,比替季汉守着汉中要容易得多,还能保证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可是他却没有。
从魏延一生的军旅生涯来看,他实在是个全能型将才,很多时候居然有化不可能成为可能的能力。如果说,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耀眼的天才,那魏延就是三国时期最耀眼的将才,他用实际行动为季汉天团绽放着最后的光辉。
当然魏延的悲剧,丞相还是有责任的,恰恰是对其过于纵容。在季汉中后期五虎将凋零后,魏延和姜维是季汉军中最出色的大将。
在魏延做出出格举动的时候,丞相因为深惜他的骁勇,没有对他做出应有的责罚反而多次袒护,这在客观上也助长了魏延矜高的气焰,令他更不知道收敛。
到了丞相即将亡故的时候,他知道已经没人管得了魏延了,不得不说出这样的话:魏延要是违抗我的军令,你们就自己回去别管他了,最终也没安排对魏延下死手。
魏延在季汉后期的表现,实在令人唏嘘,他对季汉无疑是忠诚的,从没想过投降魏国。在他死后不久就被平反了,没有被认为是谋反罪。
魏延的能力没得说,可以和姜维不分伯仲,先主、丞相都十分赏识他的才能,是他恃宠而骄,过于飞扬跋扈和放飞自我,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
惜哉!痛哉!文长走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