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来历(赣榆地名来历之二)

“赣榆”地名来历之二

周明军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最东北角上,历史上受齐鲁文化的熏陶,又由于赣榆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诸多省份人群,许多方言竞和山西等地的许多语言相似,并保留了许多上古音或古音,形成了以青口话为特征的赣普。

赣榆本地人称呼赣(gan)榆为盖(gai)于,这个纯属于赣榆地方方言还是上古音流传至今,没有定论。

二、“人手里拿着刀具,在契刻着观天的记录”说

对于赣榆得名的来历,有专家学者从“赣榆”的字形方面提出新见解。

中国的象形文字, 又叫“表形文字”,最初阶段的文字,起源于原始先民的模拟刻划,以物体的形象为基础,每一个字都摹拟物体的形象,以此来代表这个物体。从后来出土的兽骨和陶器、石器上的图案、文字,可以判定,万年以前,中国就出现了半图象、半文字的象形文字。

1994年8月14日,湖北的考古工作者在宜昌杨家湾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把中国文字的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还早 2000多年。

中国的象形文字是博大精深,怎么解释也不为过。

有人说:赣榆的揄字,就是少昊氏族用于记录观天测日时创造的象形字。

赣榆县某书法家认为:考古学上发现章字的古写体是一个复体象形字,它由五层意思组成,分别为太阳运行、测量风向、眼睛观测、日出东方和根植厚土。古文字“揄”字,左为手,右上是人,人下三横,下为月字,右边为刀。连云港某考古专家也认为,月字是测量太阳运行的量天尺,三横表示刻度。表达的完整意思是:人手里拿着刀具,在契刻着观天的记录。”

这样,赣和揄这两个字的原字原义搞清楚了,按照连云港某考古专家的说法,赣揄县名的原义,就是东夷氏族观天测象的中心。

赣榆县来历(赣榆地名来历之二)(1)

揄字的楷书

各位可要搞明白,如果从字形上研究赣榆,一定要先弄明白汉字的演变。

中国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因此小篆又被称为“秦篆”。

楷书始于东汉,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也就是说,小篆,已经是中国文字比较早的,楷书是比较晚的。

那么有专家说的:古文字“揄”字,左为手,右上是人,人下三横,下为月字,右边为刀,就是从现代楷书的字形上看的。

现代楷书的“揄”包括康熙字典中的揄就是:左为手,右上是人,人下三横,下为月字,右边为刀

我们再看看说文解字里小篆的“揄”却不是:下为“月“字,竟然是“舟“

赣榆县来历(赣榆地名来历之二)(2)

揄字的篆书

原来古代揄这个字不是下为“月“字。

赣榆始建于秦,已有定论。

原来拿现代字形去理解古代的字义,和赣榆得名是“榆树说“又有什么两样呢?

看来古赣榆不是“月字是测量太阳运行的量天尺,人手里拿着刀具,在契刻着观天的记录”

赣榆县来历(赣榆地名来历之二)(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